北方的土地

一路向西·撰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周出差,又一次来到皖北,初雪的大地,积雪覆盖不了地表,露出斑驳的面貌。我也得空回老家看看父母,也与同学小聚。

已经在淮北吃了几顿面食,有烙饼、和饼、面疙瘩等,回到家中,桌上摆放了刚出锅的芝麻面卷子,一阵阵香气扑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北方人善面食,小时候,经常是两顿大馍,晚上则是面条,有菜就吃菜,没菜就把馍掰开,或撒点酱豆,或一撮盐,就凑合了一顿。面条放一点葱花,挺香挺暖。现在回头想想真不容易,当时则是热热闹闹过来了,并不觉得苦,或北方人和小麦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

下午我照常去田里转转。现在的农村也少了乡土的气息,只有走近那田地,才觉得那是真正的农村。今年因阴雨天多,麦子种得迟,麦子长势并不十分理想。但即使这样,麦苗夹杂着土地特有的气息传来,眼里满满的绿,令人心旷神怡,又充盈饱满。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爷爷奶奶就葬在这块田地里,爷爷似乎最远只去过南京,奶奶则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他们是真正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天亮就起来收拾庄稼,中午回来吃饭,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爷爷常说,早怕露水、晚怕霜,中午两边怕太阳,是种不好地的。我小时候家里用的还是牛耕地,镰刀收割,石磙打场,想来这与多少代的祖宗收拾庄稼的方式相差无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父亲种田则学会用拖拉机,后来又做了小生意,田地虽则一直没丢,让人熟知的是划玻璃的手艺。去年生病,玻璃店不开了,专心种点地,养几只鸡。

我和弟弟则从四五岁开始下田劳动,从拔草开始,后来渐渐大些,镰刀锄头也用得,十七八岁,则都能抱动百八十斤的口袋。后来因读书、工作,一年也回不得家几回,家里的庄稼地自然指望不上我们。但,每到收庄稼的时候,总想着家里的庄稼、劳动、父母,总特怕下雨,总想着回家干上两天…

一阵风吹来,冷冷的,新鲜的,我收了收神,从田地往回走。明天又要回城里准备下周的工作。我深知,我们这一代离开了这黄土地,也不大可能再会土里求食。但无论是饮食习惯,还是思维方式,我们都早已深深打上北方土地的印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水街,小镇,小吃,民谣,方言,每个词语汇成一座南方气息的古镇,仿若在山水画中央。 一段时光荡漾在古镇的柔波...
    暗香袭怡人阅读 453评论 2 2
  • 不知为何,这些时日总是静不下心,常常神游不说,又整日焦躁不安。一篇原本就算的上碎片化的文章,几乎是看了个标题与开头...
    叶二阅读 113评论 0 0
  • 很喜欢过节呢,无论是大节,小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父亲节,母亲节,女神节,还是我自己的生日,爸妈朋友...
    猪是你的幸运星阅读 424评论 0 0
  • 10月22日第五营的学员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厨艺第一课。首先隆重推出我们的老师帅粟粟.... 铛…铛…铛铛…… 老师...
    彩云静处阅读 468评论 0 1
  • 又是一季妖风来袭!这妖娆的风,从昨天开始就在不断的肆意横行。狂风怒吼,似是誰在诉说着什么,又似那鬼魅的地狱之龙在疾...
    _萧筱阅读 26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