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在经济上实现人人平等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因为社会需要分工合作,分工就会有技术含量的高低不同,相应地就会有报酬的高低区别。
如果无论技术含量高低,全部都实现同等报酬,那就会导致学生们无心读书,导致社会人力资本的形成不足,阻碍社会的进步。
何况,即使能无论技术含量高低都实现同等报酬,那也需要一些负责平等分配的人。这些人在履行某种管理职能,其工作的管理含量也会比其他人要高出一些。这种较高的管理含量本身也会要求较高的报酬,否则管理者就没必要认真履行平等分配的职责,也就没法保证被分配着是否真的平等对待。
或许有人会建议对管理者施行信息完全透明的监督,保证管理者能公平履责。问题在于,这种监督的后果是什么呢?根据结果,对管理者进行奖励或者惩罚的话,那就会导致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如果不进行奖惩,只是换人,那下一班人还是会面临同样的没必要认真履责的问题。
所以说,因为社会分工中存在着技术和管理含量的区别,个人之间在经济上的平等是一种乌托邦理想,也是一种悖论,在现实中和在理论上都是伪命题。
如果社会主义理想是以每个人的经济平等作为基石,那就是在流沙上建造房子了。实际上,从苏联最早的社会主义实践开始,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平等就已经被抛弃了。最高级别领导人和最高职称知识分子的报酬就是要比普通人高出很多的。
一旦允许了经济不平等的存在,这就是一个质的区别。至于接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应该允许多大程度上经济不平等,以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呢?这不过是一个量的区别,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如果没有严密的理论来确认这个具体的不平等程度,都是根据贡献来获取报酬,那么经济平等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键区别。
如果经济不平等是可以存在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作为人力资本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那么金钱作为资本也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更没有区别了。
所以说,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只存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