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做点什么,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01

前几天,朋友说道,自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工作很忙很累,事情很多,仿佛总放不下手头的事情,静下心来看一本书。

朋友说道,说起来,还真怀念学生时代,专注读书的日子。

是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放不下手机,关不掉电脑,好像被电子产品控制了,时间拆分成了碎片,我们手头好像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忙碌,是生活常态;专注,成了奢求。

02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

每年全世界生产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推特(微博)信息,4万件新产品。

我看到这组数据很震惊,这意味着光是一年的新书和新电影都可以看好几年,更何况以前的经典书和经典电影;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各类信息足以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更可怕的是,这意味着我们逐渐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面对嘈杂的世界,我们变得浮躁,我们恨自己成长速度太慢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03

专注的匠人精神变得越来越可贵了,我想起音乐教父李宗盛在《致匠心》的广告文案里说的一句话:“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正是因为李宗盛内心的那份安静与专注,所以他能从音乐人向手艺人制琴师跨界,成功翻越了一座人生的“山丘”。

早在1997年,李宗盛从一线歌坛暂别,前往因制作顶级手工吉他而闻名世界的加拿大,他几乎拜访了所有的顶级手工制琴师。向他们学习制琴的手艺,从设计到选料再到后期制作,不放过每一道工序。

十多年来,他为了梦想一路坚持,就像一把原木吉他,任凭时光打磨,始终保持演奏最本色的音符。

正如青年作家李尚龙所说的:聪明人都在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然后专注于减法后的选择。毕竟,这世上的美好,大多源于专注。

04

我认识一个资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在一次聊天中,我们聊到了给自己做减法的生活。老师说,“这是必须的!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必须要取舍。只有钻进去研究,你才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像我,做了十多年的人力资源,但是业余的时间,我只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这是我比较擅长的部分。”

懂得取舍,找准自己擅长的部分,专注把这部分做到极致,才能做出成绩来。

美国作家马尔柯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必要条件。“

后来被广泛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般来说,100小时入门,200小时掌握,1000小时熟练,10000小时精通。是啊,才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可靠的一条路。

去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想要马甲线,就必须得迈开腿去锻炼;想要博学,就要去看书丰富自己的生活;想要变好,就要去坚持。剩下的就交给给时间吧,时间看得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段时间,看了李宗盛拍的广告,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虽然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商业...
    文煜婵阅读 4,804评论 0 0
  • 弈翎说,“寻常职业妆容的化妆刷,六到八支就好。眼影里面那些小刷子,小棉棒真心没有必要用。” 前几天去录制浙江台关于...
    郭弈翎阅读 5,400评论 3 10
  • 精读班小结 阿栓 在一一告诉我要写总结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已经到了最后一天了,为期28天的百科精读班就要结束了,果然往...
    anniequ阅读 4,153评论 0 3
  • 半岛烟波映,郑开桥自横。 秋深露珠白,日出镜湖清。 注:半岛指一号路住宅小区森林半岛;郑开桥指郑开大道大桥。
    BoYun_阅读 1,488评论 1 2
  • 如果说有一个标尺审度善恶,人应该是万物的标尺,他赋予万物价值与正恶。 我们内心的尺度其实是社会传统经过千年的流传和...
    雪泥泥泥阅读 2,08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