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
我可能是看惯了高中舍友之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闹矛盾的现象,再加上我本身性格就有些高冷,所以在上大学后我对大学舍友的态度就是:各过各的,彬彬有礼,相互尊重就好。
1.和谐相处
在快开学前,我们学校已经安排好我们的班级和宿舍,所以我们班的每个人都在助班建立的班群里寻找自己的舍友,我也不例外,经历三个月漫长的“放荡生活”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大学生活,所以我也在努力地寻找我的舍友们,并且很期待能快点见到她们。
刚踏进宿舍时我是高兴的,毕竟这里的七位舍友是我未来四年里朝夕相处的伙伴和“家人”。
第一天刚踏进宿舍门口的时候,舍友们都很热情,没有立即进行自我介绍,而是相互帮忙把东西整理好,在相互帮忙的过程中自然就相互认识了。当初对舍友的第一印象是:很好,很热情,相处起来会很容易。
第二天早上是进行班主任见面会,当时我们八个人早早地起床然后一起结伴去吃早餐,在路上,我们八个人有说有笑,好不自在。
这样群居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国庆节前夕,当时我们学院要挑选创新班的人才,很幸运,我们宿舍就中了两位。收假回来后她们两位就要离开我们原来的宿舍搬到上一楼层的宿舍。离开的那天晚上,我们八个人还承诺一定会经常串门,但那只是承诺罢了,现在与那两位舍友关系已不再像原来那么亲近,最多是见面时简单地打声招呼再加上三秒钟的微笑,仅此而已。
2.矛盾伊始
六个人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大家就开始产生一些小矛盾,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六个人来自不同省份,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第一个与大家出现矛盾的是我。因为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想过要创业,因此我要花费挺多时间在校外学习和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与管理我的团队,所以花在宿舍的时间和与舍友们娱乐的时间要相对要少一些。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基本就是早出晚归,所以那段时间舍友们常问我“:早上当我还在床上的时候你就出门,晚上在我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你才进门,你是不睡觉的吗?你不累吗?而且,你现在只是大一,你做这些东西有用吗?”我只是笑而不语。
可能是不常呆在宿舍,舍友们的一些娱乐活动也不会叫上我。去年元旦前夕,她们五个人准备结伴去吃火锅,准备一起跨年,她们没打算叫上我,而是直接把我忽略掉。考虑到我也在舍群里,所以吃火锅的这项计划就没在舍群里讨论,而是私聊。
当时的我还在图书馆写方案,我完全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当我回到宿舍的时候从他们讨论中才得知自己对她们来说就是个外人。
十二点,她们在宿舍里跨年,我当时就坐在书桌旁边,但她们没叫上我,说实话,我当时挺难受的,我低头开始改我今晚刚做好的方案,心里想着:既然没有舍友们的新年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吧,祝自己新年快乐!
3.打破僵局
大二的时候,有几位舍友要参加学校里的招聘大赛,她们不会做简历,而我又擅长做简历,于是她们在下课后都会主动跑过来请教我。
那段时间我们相处得蛮好的,我也试着把我更多的时间放在宿舍和舍友们身上,也尽量和她们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开心的事,她们也会在娱乐或者聚会的的时候叫上我,我们都希望能过通过这件事来打破原来的僵局,但很不幸,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的时间安排表也不允许我这样安排时间,最后这段良好的关系只是维持了半个月左右,半个月后我们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依旧忙于各种方案和管理团队中,她们依旧在我正在改方案时,没问我的意见就把灯关上,在举办各种聚会时自动把我排除掉……
4.相安无事,互不打扰
很久之后,我们之间就变成了一种奇妙的关系:相安无事,互不打扰。我们之间的话不多,互动也不多,基本就是各过各的。在宿舍时我依旧是孤单一个人,在宿舍时我的话依旧不多。不过我也不再勉强自己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说实话,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的时候我也很不解,也很无奈,看不开很多事,因此抑郁了一段时间。
我很喜欢刘同的一句话:有一种孤独,不是做一些事没有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没有人理解。正如现在的我,也许我的舍友们并不能理解我现在的想法,我也不能理解她们内心所想,但我不会再将就自己,勉强自己去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生活方式:虽然忙碌,但很充实;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但幸运的是我爱的人及爱我的人都会给予我支持与理解;我的好友不多,但在我遇到经济或者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时,他们总会第一时间给予我很多支持与帮助;我真实的交际圈子并不大,但总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很幸运,在成长路上经常会得到很多贵人的帮助和遇见有缘人……
这样的生活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