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小时候怕黑,可睡觉又不喜欢开灯。所以,爸爸妈妈便在他们的房间加了一张供我睡的小床。这种怕黑,不敢一个人睡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才有所好转。

初中的时候,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想要独立的意识,好像很突然的晚上睡觉就不再怕黑了。甚至,更多时候,关着灯,一个人躺在床上,眼睛转动着看着漆黑的房间亦或只是安静地盯着天花板发呆。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脑补、内心戏等等的词,会天马行空想很多,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高中,因为学习的压力,所以睡眠时间急剧下滑,早上也很容易醒来。虽然严重缺觉,但质量挺高的。很清楚地记得高三寒假的某一天,吃过午饭,想着睡一会再起来看书,可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饭点了。母亲说看我睡得很香,不忍心叫我。说来也巧,我甚至还能记得午睡时做的梦,是梦见自己在北京的长安街上走了很久很久的路,也还能回忆起那天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的阳光好像能照到心底。常常能想起这件小事,它被珍藏在心里的一个角落,拾起来就是暖的。

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下子没能适应从走读生到住宿生的转变。对周遭的陌生感,使得我一到晚上便入睡困难。可能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渐渐与舍友熟悉了起来,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终于找到了在家睡觉的感觉,失眠的次数也就少了。

读书的地方离家很远,所以格外珍惜每一个能回家的假期。总会提前好多天,一件一件一点一点收拾回家的行李。记得那会儿,和妈妈通电话,她常说的话便有,“这几天趁着太阳好,把你床上的被子都晒了晒,也换了新床单。回来就能够舒舒服服睡觉。”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关心的点从没变过,永远都是,你吃没吃?睡得好么?安全第一。

大学至今,七年过去。每次回家,还是习惯性地先去洗个澡,再回房间,拉上窗帘,开始睡下午觉。很容易入睡。要么自己醒来,要么就是母亲喊我起来吃饭。即使睡上几个小时,也丝毫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在家睡觉醒来,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哦,我这是回家了?昨天明明还在别的城市,此刻就在家里的床上了。非常珍惜每次的这样的一个下午。醒来时,也不会想太多,就安安静静地看着自己房间里的每一件家具,享受时空变化带来的微小但很真实的幸福感。可以很简单地享受这样的时刻,也可以一下子坦然接受这之后突来的复杂的情绪。

每个人可能对回家抱有的仪式感是不太一样的。有人会趁着在家的日子,赶紧四处走走看看,吃遍家乡的美食;也有人忙着联络旧时的好友,一起聊聊天多聚聚;可能也有一部分人会宅在家里,陪着父母,享受这宁静的时光。而对我来说,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就已经变得很满足,到家之后,在每一个睡醒的早晨或是午后,嘴角都会上扬,根本都没有起床气,还会偷偷压住这心底的喜悦,怕它溢出来。

回家真好,恍然明白,家予以我的另一个意义,便是让我在任何能称之为“家”的地方睡个好觉,没有失眠这回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东南亚的纯内陆国家很容易被人忽视。它很小,小到一个省就只有咱们中国的一个县城那么大,一个市...
    黑揍红阅读 3,017评论 0 0
  • 今天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有关于凤至、张爱玲、林徽因的传奇故事,她们所在的年代相隔不远,曾有一本书称她们是灵魂...
    fy一步阅读 3,043评论 0 1
  • 我相信世界上除了个别有点残疾的人以外,大部分人都拥有5官,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使用其中的一官,而忽视其它的几官的...
    黎黎秋阅读 1,417评论 0 1
  • 华庭风动春渐漫, 幽径人稀茶逸禅。 巴蜀之地多才俊, 闲时小憩梦神幡。
    国强是只鼠阅读 1,26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