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是存在形形色色的边缘人,他们因种种异于常人的特征,不被普罗大众所接受,最终游离在社会的边缘而无法融入。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意的控制着自己的身材,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很难想象过度的肥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有的肥胖是不可控制的,遗传因素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
《行走距离》就讲述了一个因过度肥胖而封闭自我的人如何走出家门,追寻别样人生的故事。
电影镜头平和而又直击人心,蕴藏温情的叙事方式,用心讲述了这个社会边缘人的故事,让观众更好的沉浸其中。
01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浑身赘肉的背影坐在沙发上,油腻的皮肤和脏乱的房间,落寞的背影中展露出将自己禁锢起来的费德的生活。
费德自己一个人生活,吃饭、洗碗、做手工,一切简单的动作都那么缓慢却又如此的吃力,沉重的呼吸衬托出孤寂的氛围。
妹妹罗绍拉和妹夫雷蒙会经常来看他,但是妹妹嫌弃费德油腻的身上散发出的难闻气味,所以对哥哥不太耐烦。
幸运的是雷蒙是一个温情细腻的人,他给费德看和罗绍拉旅行时的照片,讲述旅行过程中的趣事。
照片勾起了费德的兴趣,让他回想起曾经也有一部照相机。
02
深夜费德坐在床头,从床底拿出那部被遗忘的破旧相机,他决定把胶卷里的照片洗出来。
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走出门口已经让他气喘吁吁,行动不便的费德就这样拄着拐步履蹒跚的走着。
当人们拥有目标时,依然会感觉到累,只是那时,累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当费德到数码店时,店主的儿子保罗正在柜台前听着金属音乐,看着《死亡笔记》漫画。
费德冲洗了照片,并询问保罗相机的价格,囊中羞涩的他在保罗的忽悠下买下了一台破相机。
买回去的相机充电器坏了,不便出门的他拨通了数码店的电话,内疚的保罗到费德家里维修。
其实保罗也是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从此两个孤独的人成了朋友。
至此之后费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拥有了相机,拥有了朋友,他不在像以前一样孤独,他开始捣鼓以前从不整理的家,打开了以前不愿打开的窗,在相机前摆出各种搞怪的动作,并称之为艺术照。
费德将保罗介绍给了雷蒙,他们一起看费德拍的艺术照,一起看《死亡笔记》,一起做手工。
一群温柔的人走在了一起,细心的呵护着费德,让他从一个社会边缘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03
费德变的越来越爱摄影,已经不只是爱好,或许成为了他生命全部。
费德不想在局限于房间这一亩三分地,决定出去看看,他翻开了旅游杂志,看到了韦拉克鲁斯,一个有海的地方。
在雷蒙和保罗的帮助下,他来到了旅行社,却因为体型愿意被拒。
回到家的费德并没有放弃,他独自一人出去了。
发现的他失踪的家人和朋友着急的四处寻找。
费德醒了,他躺在了医院里,他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负担很重。
他的情况很不好,每一次出行都可能给他带来生命的危险,尽管只是到街边拍下踢球的少年。
妹妹将他被接回了家,细心的照料着他。
妹妹其实一直关爱着费德,她更像是一位母亲,在费德失踪的时候着急的寻找线索,强迫他吃饭,强迫他洗澡,从不肯定费德拍的照片,因为妹妹只希望费德健康的活着,不希望他冒任何风险。
但是对费德来说,已经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也许他的生命不会很长,但是就像他的体型一样,活出了广度,为所热爱的东西而活着。
如今无法出行的费德因为摄影燃起的生命之火,又慢慢的暗淡下去,可能他又要过起曾经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万念俱灰之下,他在死亡笔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费德躺在床上等待着熄灭,却因保罗的到来再次点燃。
保罗带来了他上次出行拍摄的照片,对其大加赞赏,并愿意帮助他完成愿望,去海边拍张照片,雷蒙也加入了进来。
三人完成费德的愿望后,面朝大海,在一片朦胧中等待着日出。
04
每一个不如意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费德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也许我们没有满身的赘肉,但是生活的压力总能把我们压的喘不过气。
也许我们没有将自己囚禁起来,但是每天都过着事与愿违的生活。
费德是幸运的,他爱上了摄影,有一个温情细腻的妹夫,有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妹妹,认识了一个互相陪伴的知己。
我们可能只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永远都到不了海边。
这样的人也不也是社会的边缘人嘛?
努力的走出去,去寻找自己活着的目的,这才是行走过的距离的意义。
片尾三人等待着日出,日出是最美的景象,在经历一段漫长的漆黑后照进我们的世界,把阳光洒进我们的生活。
希望每个在漆黑中的人都能等到日出,找到自己行走的目的。
-------------------
电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带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个人公众号:旺福福福
生活不易,沾点福气。
关注回复“旺福”,获取电子图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