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乌石村的夜生活刚刚开始。
七点,街灯齐刷刷地亮了起来,街道两旁商铺的霓虹灯相继闪烁起来,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把乌石村点缀得十分美丽,街面上人影幢幢,熙熙攘攘。

从惠州大道岔路口拐进去,一块巨大的乌黑石头耸立在那里,上面镌刻着三个金色大字——“乌石村”,背景墙上一块大型LED显示屏,循环显示有关建设美丽乌石村的标语口号。再往里走,就是乌石村老街了。
老街横贯南北,北高南低,延绵几公里。街的北端是一块高地可俯瞰弯延的街道,像似春节耍的龙灯一样,炫耀着五彩斑斓的身姿。街南端有一棵数人合抱粗的大榕树,气根从上往下生长,已有五六根碗口粗的气根,深深地长入地下,巨大的树冠覆盖了街道,就像一个高大威武的士兵,守卫着繁华的街道和路人的安康。
夜暮完全笼罩大地,在橙明的灯光下,道路一片亮堂,两旁的店铺,有平房,有多层的楼房,家家都灯火辉煌,演绎着小街的繁华。夜不再沉寂,港式茶餐厅,潮汕砂锅粥,靓仔猪杂煲,龙记蒸品,新亨粿条汤,应有尽有。小超市,手机店,药店,更是随处可见。

孙子理发,都是在睌上。我们来到艺术人生理发店,这里晚上的生意比白天好许多。孙子理了个很潮的发型,还配一个闪电图案,爷爷奶奶看见,"理的什么发哟,黑社会呀!怪象!",爸爸妈妈却高兴地说:"好酷呀!嗨!照一张"。
对面的耳元素馆,几个顾客,舒坦地坐在椅子上,偏着头眯着眼,表情很惬意,一束强光直射耳朵里,专业技师在给他们做采耳养生。让我想起家乡崇州的滨河路,游走于茶座间的掏耳匠,头上戴着聚光镜,肩挎工具包,手拿尺把长的不锈钢响叉,时不时地拨弄一下,发出一阵悠扬绵长的金属嚓啊声。
沿着小街的一侧,一溜烟摆开几十辆装潢各异的小食三轮车,有四川麻辣菜,陕西纯手工烤面筋,山西风味凉粉凉皮,北京卤煮火烧,河南糊辣汤,以及惠州本土的肠粉,炒粉,蒸米丝,八刀汤等等......
在小食车的尽头,是一辆卖北大荒馒头的三轮车,车上两个竹编大箩筐,里面码好了一层一层的老面馒头,有带糖的和无糖的两种,面上盖了一层雪白的保温棉巾。摊主高高大大,纯粹的东北人,多年前在乌石村买了房,他悄悄告诉我,他们都签了同意拆迁协议书。见生意来了,入乡随俗地喊道:"老板,买几个馒头?","十个无糖的,七块五毛钱,微信打过来了"。我是老买主,就因为是正宗老面馒头,原味有嚼劲,在崇州经常买的几家,都没有这个好吃。
夜渐渐深去,走在乌石村老街,虽然没有高楼大厦的巍峨壮观,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型霓虹灯墙,但是她透着质朴的本色,宽厚的包容,田园的芬芳,仍然繁华溢彩,热闹非凡。
老街南端,腾盛大厦动工修建,不久的将来,老旧房子拆去,乌石村将迎来更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