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读《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刚刚看完主人翁考取大学前家庭生活的遭遇,感到无比震惊。
我实在不敢想象在一个有着7个孩子的家庭,在一个强势的对政府持怀疑不信任态度的父亲的压迫下,孩子们远离学校、朋友,充当家庭劳力做着与他们年龄和体力不相称的繁重又危险的工作。劳累、伤痛和父亲的“洗脑”像一只巨大的魔掌,也正如隔绝他们的山岭,在当代社会却过着落后麻痹的隔绝生活。
那些劳作的场面,那些充斥着巨大危险的机器,那个只关注于劳动进度而无视自己儿女伤痛的残忍的父亲...读到这些,心里满是压抑和苦痛,仿佛作者将她的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而上面却满是灰暗。我的心,震惊之余,似乎也被这漫天的灰暗包裹,紧紧的,将要窒息。
在那样的境况下,她,一个从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十多岁的女孩,竟然绝地反击,凭自学考上了大学!这无疑给了我第二个巨大的震惊!
然而,这不是小说,这竟是她真实的遭遇。
突然之间,感觉我们大多数人,都像是无病呻吟。我们自诩的苦恼挫折,与她的苦痛经历比起来,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我们纠结,我们迷茫,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不坚定的内心,不愿付诸更有效的行动,将责任无端推给命运,然而,却又在一面摇尾乞怜。多么羞愧,多么害臊!
是的,正如困宥她的那座山,山里有层层的麦浪,有冬月消融的印第安公主的优美身形,有虽然不够温暖但给予她庇护的家庭,有父亲巨大压迫的威势,这些,都成为她选择飞出大山的牵挂和阻碍。
选择飞翔,意味着与过去习惯的生活告别,意味着同熟悉的家人分道扬镳,意味着离开习惯的温床,去追随陌生的不确定的未来。
我们经常不是被生活的苦痛打垮,就是深陷习惯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从而再不去渴望大山外面的世界,再没有了飞翔的动力和梦想。
一边是生活的苦难,一边是未来的难测,我们还会保持那个飞翔的梦想么?在苦难的生活中,你是缴械投降,还是奋力抗击,坚定的想要飞出那座大山?
有人说,生活不必太刻意,因为这样太辛苦。可是,我想问,如若不刻意追求,没有梦想支撑的动力和实现的乐趣,我们真的会快乐幸福么?
恐怕是,生活在继续,苦难随行如影。只有不放弃梦想,我们还能在苦难的幕布下撕开一个明快的口子,发现耀眼的憧憬的未来。
生活本就充满苦难,唯愿你不放弃飞翔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