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感,因为每每遇到健康行业的朋友,反复被灌输的就是这个理念。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养生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重视养生之道。传统养生学的特点是与古代哲学、中医学密切相关,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方法。如气功,太极拳、华佗的五禽戏都是用来养生的。但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今社会,我们如要效法古人那般系统地去做养生,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奢望了,然而正是因为长期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之下,我们更需要去学习如何养生保健。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本人总结了一套简单易行,但事半功倍的居家养生模式,包括睡眠,打坐,艾灸和养心四大方面。
每天坚持睡子午觉,保证优质的睡眠是养生的基础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祖国医学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更高。这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人体需要在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理论不谋而合。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度,提神醒脑、补充精力。事实证明居住在热带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比居住在北美和北欧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要低,而前者恰恰就有午睡的习惯。
每天晚上睡前,先打坐二十分钟,将身心调整到宁静状态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 禅坐”或“ 禅定”。我们都不是专业从事养生保健行业的,只需要采取简易操作模式即可。首先,打坐都要选择将脊背挺直的坐立方式,但手脚可以任选适合自己放松的位置;其次,头中正,双目微闭,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进入深呼吸状态。再次,随着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梯次放松,大脑开始步入冥想境界。每天坚持打坐二十分钟,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久旱逢甘霖般的滋养。现代医学也在不断验证,打坐对身体的好处不胜枚举,最明显有以下三大裨益:
一、打坐可以消除疲劳,增加记忆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 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 0 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 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 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时,其记忆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发现打坐的人记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而这正是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理论的最好见证。
二、打坐可以修复和提升身体的微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人都有七情六欲,这些对身体的微循环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时间一长就愈加明显。而打坐使人的内部微循环修复并进入更深层次,身体内外达到平衡,科学研究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体内分泌和微循环都会处于最佳状态。
三、打坐是一种高超的心灵净化方法。
通过内求和内视的方式,来观察自我身心的实相,从而能将痛苦从根拔除,使我们能以宁静、平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上的紧张和困难。
每天早上起床,做艾灸三十分钟,将身体的阳气补足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凡药之不到,针之不达,必灸之”,所以艾灸是在服药和针灸都起不到预期疗效之后的唯一选择。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从中可以窥得我们祖先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高深莫测。平常人居家可以选择手持艾条,将艾条点燃之后,对准穴位进行艾灸,通常可以参照人体穴位分布图,选择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轮番艾灸,操作极其简便,便能起到以下四大养生保健效果:
一、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气血流通不畅而逐渐形成的,因此通常采用的治疗手段都是以理气行血为宗旨。温灸经脉和腧穴,可直接促进血液循环,确有针药所不及之功效。
二、温通经脉,去湿、疏风、散寒
中医学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是由于七情六欲的干扰,外因是由于虚邪风湿的侵入。虚邪风湿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滞留于体表或经脉,由于温灸具有温通经脉,去湿、疏风、散寒的作用,因此采用温灸对皮肤和经脉进行治疗,可将滞留于体表的虚邪贼风疏泄出去,从而达到经脉通畅的效果。
三、提高人体免役能力,益寿延年
《万寿仙书》中讲:“夫长生者,无不假灵草、木液、针砭、艾焫”。其中所说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烧灼的手段。因此古人将艾灸作为一种常用养生方法。《千金方》中讲:“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疾、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由此可见,古代吴蜀之地的人们普遍把艾灸作为一种提高人体免役能力、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方法,并把足三里穴作为重点来艾灸。
四、扶正祛邪,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中讲“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因此运用施灸的方法能使人体气机通畅,瘀结自散,起到防癌作用。此外,《扁鹊心书》中讲:“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因此艾灸能对癌症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养生不养心,努力全白费,因为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说起养生的方式和方法,宛若璀璨的繁星,真是数不胜数了,譬如说饮茶,喝红酒,泡脚,素食等等,在这里就不再逐一赘述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谈及养生时总是滔滔不绝,然而听其言,观其行,就知道其人并不是一个心静之人,古人云,静能生慧,养生先养心。一个心灵世界充斥着狂躁,焦虑,无法安静下来的人,再怎么样做养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从实际操作来说,养心比养生就更加深奥了,但究其根由,无外乎就是要懂得调和自己的情绪和心境,方式和手段都会因人而异。本人比较倾向于音乐疗法,通常在心烦意乱之际,只要听上一段美丽的曲子,让心灵喝下音乐这碗鸡汤,马上就能神清气爽,心平气和了。以下链接是我精选出来的,三首百听不厌的曲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养心的法宝。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句话是针对每个人说的,尤其是人到中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滑,生存压力的攀升,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我们最宝贵,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财富。珍爱健康,注重养生,从今天开始,从自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