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浪推前
01
有个问题问:如何培养一个小孩成为一个顶尖的美食家?
答案是让这个小孩每天都吃最好的美食。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美食家不是应该去品尝天底下所有的食物吗?
实则对于一个小孩,味蕾初长成,你给他吃太杂的食物,比如麻辣烫、黄焖鸡、日本料理、法国大餐等这些,吃的太过杂乱,他的味蕾就被破坏了。
味蕾是一种很精微的感知,在好的食物的滋润下,它会变得越来越挑剔;
正如读书也是如此,读一本经典的书和一本庸俗的书对一个人的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有着千差万别的差距。
02
真格基金的王强老师,是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读书只读一流好书,做人只做一流好人。
不得不感慨:大佬你这么牛,原来凡事都要争一流!
这也算是牛人对自己的超高要求吧!
王强从来不看畅销书,他解释说:“不是我看不上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只能用来读真正一流的作品。”
不读畅销书,这对于很多爱读书的人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每天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是我们的幸,也是我们的不幸,要接受的东西太多了。
而你关起门来坚持读那些经典好书,既免于群体性的喧嚣,也排除了商业化污染,最重要的是你不用去追逐人流,只顾去到书海里,潜移默化,人就会由内心向外一点点的改变。
03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对自己要求极高,比如看电影只看豆瓣评分8.0以上的,然后只向一流的大咖学习。
每个人的选择标准不同,但对于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背后存在着千万部电影,不同的观众带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受去与这部电影接触碰撞,发出共鸣之声。
同样,对于一本书也是如此,读一本经典好书,你能够一下子找到知识的源头,就少了很多解读和商业化处理。
阅读一本经典好书,它的体验就是每次阅读就像是第一次去看。
我们平时看的公众号推文,头条文章,很多都是为了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传播者的个人经验和喜好判断。
去选择一本经典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写这本书的生命状态是什么?
他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
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
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
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04
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这个时代,每年新出的书籍在几千万册以上,很多还是通俗流行低质量的书。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这个书或许应该有一个限制,就是去读一流好书。
有人曾问余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
余华回答说:“要想成为一个好作家,先要成为一个好读者。”
余华给出的好读者的建议是:
第一,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平庸,写作时会不知不觉沉浸在平庸里。
第二,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所以,阅读伟大的作品,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益处。
05
关于读经典好书,王强的建议是:读书和吃饭一样不偏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 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第一,一定要读宗教,神学。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
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第五,诗要读。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第六,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第七,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
06
一本经典好书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好比一个人写一篇好文章,可能很多亲人朋友觉得好,但是将时间拉长,时间自有其偏爱,所以,经过时间检验的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身处的信息时代,每天都会不断翻新大量新信息,但很多是和我们毫无关联的。
而一本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作品。
时间有限,生命有涯,与其花时间去刷那些一晃流逝而过的信息,不如去读基本经典好书,读的经典好书多了,慢慢的,很多你追求的都会来到。更重要的是,读的经典好书多了,你就拥有了超高智慧的眼光,看问题不偏激,不情绪化,只追求实事求是,内心安定了,境遇也会随心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