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一直上的综合性课程,这几周上水粉,下几周玩手工,再几周玩油画棒。不断想办法变换花样伺候孩子,孩子们确实兴趣挺高的。但头疼的是这帮臭崽子们越学口味越叼,为了满足他们的兴趣真的心力交瘁。最不堪的是,学几年下来还看不到明显的进步,什么都学了却什么都没弄明白。
后来,受黄大的影响,我开始使用了系统课程,第一年遇到了和大家一样的问题。很多孩子提出来,今天怎么又画这个啊,老师画了好几周了,好无聊啊!一个个兴趣低迷,垂头丧气,让我也不禁产生怀疑,困惑,迷茫!
后来一想,我还是得解决问题,于是我做了三件事。
一,疏通孩子的思想
孩子们,世界上有低级玩法和高级玩法,你知道有什么不同吗?
低级玩法,是玩表面的花样。
过去几年,我们是今天玩水粉,明天玩油画棒,后天玩手工,可惜玩来玩去都在玩个表面的花样。学了几年,你敢说水粉你玩得高明吗?油画棒你玩得高明吗?什么都玩了,什么都不高明,跟那些高手一比我们像个菜鸟,丢人啊!更可怕的是,长期这么玩下去,让我们总是浮在表面,越来越浮躁。
高级玩法,是玩内在的技巧。
踢足球,下围棋,跆拳道,游泳等,材料简单吧!比画画简单一百倍。可是人家能玩一辈子,因为里面有很多技巧,越往里钻越能感受到有意思,这种有意思是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我做到了你们做不到的绝招,我发现了你们没发现的宝贝。回头看那些浮在表面的人,就像在看一群弱智。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学习方式,不就是借物以修心,让我们能沉下心来嘛。
孩子们,老师之所以今年改了上课方式,就是不希望我们将来成为一辈子的菜鸟。这个学期学油画棒,你们应该发现每节课都有新的玩意儿,我们一节一节玩下去,最后把油画棒玩到极致,玩得让别人自愧不如。好不好?
孩子们的思想工作疏通后,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都能静下心来上课了,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要专注,都要精彩。我开始明白,不是课程出了问题,而是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学习习惯没扭转过来。
二,成就感比兴趣更靠谱
后来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我在单元结束时增加了一堂拓展手工课。让孩子做立体造型,但还是以油画棒作为主媒才。孩子们玩得开心时,我乘机又做思想教育,看到没这就是系统课程的厉害,油画棒不仅仅只画在纸上,还可以做成立体手工。想想都激动,油画棒还可以有多少种玩法?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答,油画棒可以画在砖头上,有粗糙的感觉。油画棒可以先画彩色,再画黑色覆盖,然后用牙签刮刻。油画棒可以画彩色点点去混合……孩子们兴奋的找到了十几种玩法。最后我总结,大家太厉害了,用一种材料玩出十种玩法,这才叫高级,这才叫想象力。有木有感觉我们过去玩得很低级,太肤浅,现在的我们才是玩的高级啊!
在后面几节课中,我又把孩子们画的作品全部摆在一起。孩子们从第一幅看到第六幅,每个孩子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刺激。画的时候并没有太在乎作品,可是放在一起就会看到作品进步太明显了。从孩子的眼神里,能读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还有暗自加油的决心。这就是系统课的优势之一,通过系统课的设计逻辑,推着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进步都很难。后来几年,我带着孩子参加省市各级比赛,基本都是囊括一等奖。孩子们越来越厉害,也越学越起劲,还自发的在同学圈里传播高级玩法的理念,有一个班里竟有半数孩子后来都被他们带过来学画画了。
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经过几次的引导和激励,孩子们基本都适应了系统课的节奏。随后,我开始思考怎么把课堂做得更有趣,我把每个课题变成一个全新的故事,跟随着故事情节去推动课堂每一步,每画一步都自带着故事情节,再加上随机的调侃,互动,幽默。孩子们在课堂上越来越活跃,兴趣竟是比过去玩花样还要强烈。每次来上课,明明还是画油画棒,他们却总是充满好奇的问我,老师今天玩什么新玩意?我今天要发现一个最独特的玩法!十多年的经验,让我明白只有限制才能激发创造力,才能释放真正的自由。
孩子们能力强了以后,我便逐步的放手,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后来的暑假创作课,我直接在黑板上贴上“这个暑假,老师死了”的布告,我告诉孩子:方法你们都已经学会了,接下来就是遵循内心感受,去选择属于你自己的表达方式。今天,老师死了,我是你们的大师兄,我玩我的创作,你们玩你们的,大家有问题可以互相交流。
孩子们自己从生活中找主题,画草图,然后自己根据感受需要,选择表现形式和媒才。每年的创作课,孩子们就像艺术家一样独立工作,这个过程真是充满了乐趣,孩子们在完全独立创作中收获了自我意识,各种奇思妙想喷涌而出,更难得的是他们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不得不说这就是系统课的功劳了。
孩子们画出了一批批思想独特,情感丰富,艺术品味很高的作品。当孩子们的作品,参加各大展览和比赛时,得到很多人的赞誉,也迎来了一些质疑——他们觉得孩子不可能自己画得这么好,一定是老师改的画。是的,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是只能画一些最简单幼稚的儿童画。没有真正经历系统课,你很难相信系统课有多大的威力。
最近几年,我特别厌倦去和别人争论理念,课程的优劣了。在我的眼中,每一种理念,每一种课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说系统课程材料单一,限制想象的人,毫无疑问是没有真正经历透彻的人。我们不要老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中,与其去纠结理念不如去把课堂做得更精彩。任何一条路,都可以通往彼岸,关键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是否有足够的引导力。
优劣,我只看一点,就是孩子真正的能力素养是否强大。其它,都不足信。
就这么一晃,过去十年了。孩子们一批一批的来到学校,自动进入系统课程的规范运转,校区按秩序开课,家长按秩序报班,孩子按秩序上课,大家都有了安全感,形成习惯后续班率自然也很高。更可喜的是,老师,家长,孩子都会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成就感。
当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依然可能存在各自的问题。比如1.5小时画不完作品,比如没有带回家做作业的习惯等,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左右摇摆,反复动摇。静下心来思考,总会找到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