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读书,也不知为什么。但小时候家里穷,没有能力为我添置课外书。每到新学期伊始,教科书一发下来,我就会迫不及待地一本一本从头到尾翻个遍。小学的时候,每学期学校都会发一本“阅读书”,在那时,它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的很多知识,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许多名言警句,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等都是从这本书里获得的。其中也有一些故事被我当成笑话用,逗乐了身边的很多人。记得有一次,在地里干活,我讲了一个关于方言的故事,一个南方人去北方出差,在桥上观赏风景时,一不小心鞋掉进了水里,偏偏他又不会游泳,正手足无措之际,来了一个当地人,一听说“孩子”掉进水里,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但找了半天都没找着。说罢,外婆他们已经笑得坐在地上起不来。那时候,并不懂得读书要获得多少知识,快乐是最重要的。
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本作文书。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要学习写作文,老师要求我们每人都要有一本作文书。我把这事告诉了爸爸,尽管那时家境不好,第二天,爸爸还是去了县城,给我买了本作文书。自此,我走哪都带着它,形影不离,它就是我的宝。里面的作文我看了不下四五遍,也曾模仿过,还得到过老师的夸奖。那本书我一直保留着,可惜后来被弟弟弄丢了。
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让每位同学都交一本书,在班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每周二、周四是借书和还书的日子。至此,我的世界变得开阔,不再是教科书、作文书,其他的的如故事书、图画书还有外国的书籍也都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那是小学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上了初中,我的课外书开始多了起来。因为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假期至少要看一到两本名著,而那时买书对我来说已不再是难如登天的事了,所以我有了《嘉莉妹妹》、《简爱》、《格列佛游记》、《童年》、《大学》、《在人间》,还买回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以及许多名家散文。而那时,学校也会发《中学生导读》——这些书我到现在还留着,班主任也是个极爱书之人,经常会带些书来给我们看或推荐我们看哪些书。因为有了这些,我的中学生活过得很充实。
高中是忙碌的代名词,但看书却是不可耽误的大事。对我来说,看书并没有占据我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相反,它是我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放松的一种方式,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的一股新的血液。只是我看的书跟我的同学们的不同,他们常常会对我无语。有一次,我拿着本《说岳全传》去寝室看,室友们个个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后来有一次我因考试失利,心血来潮地向他们借郭敬明的小说看时,他们惊讶得差点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地球南北极对换了一样。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乖乖女,上课不打瞌睡,不看老师禁止看的小说。因而一开始,他们也不让我看那些小说。其实,我从来不会将书划分为三六九等,也不会分成正经的或不正经的。每一本书都是其作者心血的结晶,无论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东西,那它就是有益的,就是一本好书。
高中的时候,看书入了迷。在家呆着时,总是书不离手。即使是去厨房做饭,也会带着它。所以我常常会因为看书而忘了自己在做饭,其直接结果就是把饭煮烂。还有一次,在医院里打点滴,我也捧着本书在看,结果药水打完了,我还在书的世界里回不来。幸好旁边的阿姨发现了,不然,我的手就要因为我的疏忽而遭殃了。现在想想,这些习惯虽然不好,但也蛮有趣的。
高二下学期时,我无意间发现县城有读书室,只要办张卡,就可以在那里借书。我也不管紧张的高三生活即将来临,硬是拉着父亲去给我办了张卡。从那以后,每个星期仅剩的那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我就从学校直奔读书室,看两三个小时的书再返回学校。放暑假时,就把书借回去看。那段时间里,在那看完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还有沈从文、张爱玲,也接触了韩寒、可爱淘等作家。高中毕业后后,一有时间,我就会去那里。它是我高中生活的天堂,在那里,我幸福无比。
高考填志愿时,我择校的标准不是这所大学是否在发达城市,也不管它是否路途遥远,只看它的图书馆够不够大,藏书多不多。我理想的大学生活就是泡在书堆里的日子,而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在蓝天白云下,坐在柳树下,面前放一张桌子,摆一壶茶和三两个杯子,品茗读书,或与二三书友海阔天空地谈笑。我不在乎书中是否有颜如玉,是否有黄金屋,对我来说,它像维他命一样不可缺少......
我的读书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