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你这么做我会更爱你!

武志红曾这样评价亲子关系:所有爱都是指向亲密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分离的。

孟非曾在节目里谈过自己的女儿:“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从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孩子终将离我远去,她会长大,工作,嫁人……所以我非常珍惜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一件事——放手。这很难,但我必须这么做。”

很多家长想孟非一样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孩子十几岁,几岁或是出生后就已经开始做心理建设。也有一些家长,尤其是母亲,不愿意接受,甚至忽视终会发生的事实。

现实案例也好,电视剧情节也罢,凡是有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无论孩子多大都不能让孩子离开的,最终孩子的结果都不会好。

在孩子需要离开父母前,给予孩子适当的爱才是最正确的做法。适当爱就要用适当的放手来配合。

适当的放手,从早上赶时间孩子却非要自己穿衣服,穿半天袖筒都没有找到开始;从看到大人刷鞋,孩子非要帮忙,结果洗衣粉和水弄的处都是开始;从孩子要自己吃饭,吃到桌下都是米粒,还非要自己扫地,结果米粒弄的到处都是开始……

我之前见到过这样一个孩子,3岁男孩,不自己穿鞋,不自己穿衣服,当家长或老师帮助穿戴时,他也很少用力气配合,任由别人的“服侍”。扫地、擦桌子、帮忙干活就更是不会了。简单一了解,原因很简单,孩子家里有老人,有父母,还有保姆,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自己做。

2岁左右的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时期的好奇心,是孩子以后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兴趣的基础。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还净是添乱,所以不让孩子做。有的家长是把孩子照顾的太好,舍不得孩子做。无论什么原因,在这一时期不让孩子自主尝试,等孩子长到家长认为合适的年龄时,已经错过了孩子感兴趣的阶段,一旦错过不可再生。就像上文中的3岁男孩一样。

有的家长总感觉孩子还小,总觉得孩子离了父母的不行,而事实是,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是家长离不开孩子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的世界中优雅地退出——

孩子能自己动手完成的事情,父母绝不包办;

孩子自己能做的决定,父母不强行干预;

孩子可以承担的后果,父母不代替解决。

从动手能力到思维方式,一步步放手,成就孩子的自主独立。不仅成全了孩子,也解脱了父母,让父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孩子和父母都能实现人格独立。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