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所谓正确,就是不断淘汰错误,并且保留了这种正确性,反复迭代,形成最终的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正确的进入下一轮,错误的到此为止。
很多人的认知之所以一辈子被滞留在一个阶段,是因为他不再犯错误了。或者在某个阶段之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算得上错误”的错误——就是有简单明确、铁面无私、可以衡量验证的算法作为淘汰机制的错误。只有把错误的东西过滤掉,才能让正确的东西往前走。
总结
1. 认知进化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
2. 认知退化或者停滞就是不犯错误;
3. 那些根本“算不上错误”的,跟算法没有正面接触的认知,意味着你滞留在这个地方了。
要提高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的认知发生进化,就得犯错误,犯有价值的错误、正确的错误、带特定算法,可以验证真伪的错误。怕就怕你没有算法,没有淘汰机制,没有正确和错误。最可悲的是,我们一直在犯错误,但是这些错误连错误都算不上。
有句话说,“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没有方向的帆,什么风都是顺风”——正确的风是一种无意义的正确,反过来也可以说,它的错误是一种无意义的错误。
认知就是将错误不断沉底,最终表现为一个正确答案,而这个正确答案下面是无数的错误。
#感:正确里隐藏着错误,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只看到它的结果——钨丝导电,但是他之前一千多次的错误,已经因为正确答案的出现,而沉没在人们的认知里。
相信除了爱迪生本人,没有人会知道那一千个错误金属有哪些。
我们的底层算法中立,但我们的认知进化复杂多样。人总有一死,这是我们的底层算法。但人生百态,不同的人活出自己不同的人生。就是因为他们认知的进化程度不同。
#思:好!所以我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开始反思。写日记。上面那个除法题,就相当于写日记。我头脑不好我没办法凭借着回忆来确认我所犯的错误的细节,与当下的思路是如何。只能靠勤能补拙。每天记录自己犯的错误,不断地修正得出更好的做法。
可能未来有一天,我回过头来看自己写的这些日记,就能了解自己是如何进化的。谢谢老师这星期的的课程真的太精彩了。我注意到老师今天这堂课讲的特别激昂,我都热血沸腾了。感恩老师。
#行:听了老师的课恍然大悟。因为害怕领导责怪,担心别人的嘲讽,一直不敢犯错误。或者做风险很低的事情。只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事情,一直做自己确信肯定对的事情,所以感觉自己停滞不前了,但是我又找不到进步的阶梯。很苦恼!
今天的课让我明白,原来原因是自己害怕犯错。没有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只有不断地做自己不熟悉的,有压力的,有痛感的事情,才能不断地把错误找出来。确信那些正确的。只有如此不断迭代,我才算找到了精进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