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的父亲说: “我们家条件是不好,但关注的热度总会过去,我怕到时候有落差反而会影响孩子,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具体去了解资助的事情。我不希望因为这事让他觉得可以不劳而获,还是要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四个字,朴素,却最具价值。
“冰花男孩”事件后,很多人捐钱,前后大概有三十万,信息时代真好,爱的力量特别强大。但钱是最重要的吗?肯定不是。
“冰花男孩”的眼神是那么的纯净,在他脸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难得的纯粹,这是很多大城市孩子所失去的最宝贵的东西。
我曾看到两个打扮姣好的小女孩,人家谈的是谁谁漂亮,好多人去韩国整容。不到十岁的孩子,穿成大人的模样,讨论着大人的俗气。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相比之下,我觉得那些看似养尊处优的早熟孩子更加可怜,还未怎么天真,就已老去。
很多评论说看到“冰花男孩”的报道后,哭了。确实,很苦。
以前的我可能也会直接就掉眼泪。但是现在的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我哭的那个孩子其实是自己。
我们很多人心疼的是当年那个冒着风雪,上学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穿着单薄,家徒四壁,吃个土豆丝炒肉都觉得好开心的自己。
长大后的我们,终于不用再那么辛苦的生活了。很多人还过得很好,挣不少钱,彻底摆脱了童年的“梦魇”。
再次遇到“冰花男孩”——“当年的那个自己”,很难不动情,想要帮他,实际是想帮当年的自己,让那个孩子过得好一点。
“捐钱帮他”是我们最原始的冲动。但是“钱”能真的帮到他吗?
暂时的拂去那些苦,真的是在帮他吗?
再回首,我们当年吃一个礼拜的腌干菜,天寒地冻,背着米,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大冬天也只能洗冷水的读书生活,真的有如今下意识的那么苦吗?
我不觉得。当初不觉得,如今也不觉得,相反,在那段时光里,六点起床跑步自习,冬天下了晚自习,一勺冷水浇脚,夜晚几十个人的大通铺,似乎还是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
因为身边的大家都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温暖幸福。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吧。肉体的一点点辛苦,总会过去的。
也许我们回家要喂猪,要挑水,要下地干活,但是我们有自己的骄傲,遥遥领先的成绩是无上的荣耀。
“冰花男孩”期末考试数学99分、98分的成绩,应该就是他最骄傲的存在。精神上的富足完全可以抚平手背上的那些冻伤,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那条光明之路就一直在那里,指引着我们日复一日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奋斗。
有句话叫 “凡事发生,必是恩典”。
很多人可能觉得农忙收割是非常之辛苦,特别是小孩子,手上一道道痕迹,小腿处血线斑驳,如今的很多人看到应该会心疼得掉眼泪吧。
这些很苦,但这是每个人的命运,生在那样的环境,这些是必须经历的疼痛,从小习惯了,实际也没别人想象的那么疼。
所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磨砺,挺住了就是胜利。多年以后,闻着割草香都恍惚能闻到“稻禾香”,这就是恩典,经历更多,生命才更丰盈。
我想对于“冰花男孩”也是一样的,他乐观开朗,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考大学,想去北京,外面的世界就像是一束光,一直会照耀他努力前进。
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是精神的指引。他们需要教育,需要不带任何居高临下的指引,需要享受尽量公平的教育。
对个人的捐款捐物都是暂时的,没有人会帮他一辈子,他需要脚踏实地地锻炼自己,而这个成长过程里唯有教育才能实现终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