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后,安安要上四年级了。我们等候已久,系统学习导图跟图像沟通的时间到了。本来,早上一家子到星巴克一起设计课程,当我们把双方想要的课程内容写出来,发现大人与小孩想的真不一样,这个不同开启了我们的聊天,我们聊思维导图要怎么学比较有趣?思维导图可以用来作什么?聊著聊著安安意外的拿起笔来用思维导图做了一张读书笔记。
只是,她做的这张导图实在简单,内容也非常”精要”,爸爸在旁边引导她多写一点,我看她心不在焉,眼睛盯著下一本书,看来这小女孩心中想著是赶紧收工,好接著看下一本书。爸妈期待的丰富内容,最后终究没有出现在这张导图上。
中午,我们去听了一场演讲,马不停蹄的活动行程到晚上有空坐下来时,我想起了那一张思维导图,我把导图拿出来,请她看著这张图跟我介绍这本书,只见他看著导图开始说: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芒果冰棒日记》,它的作者是林佑儒,这本书的内容一开始讲的是他们全部的人都被偷拍了,中间是他们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想出来最好的方法是躲起来不要被发现,结果这个方法行不通,所以他们改变作法,学习等待,在被偷拍的树下等,终于等到偷拍那个人了,就跟他讲说这样偷拍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接受他们的意见了,最后他们就写了一个日报给偷拍他们的人。我看了这本书的感受是很好玩,我很喜欢这本书,看的感觉是很惊讶、很惊喜,而且很有趣。
安安讲完,我发现她讲的内容远多于导图中写出来的量,我问他几个故事内容的细节,她很清楚的一一说明给我听。最后我问他,读完这本书,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她说一时没有想到。我再问:如果你以后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本书有没有给你什么想法呢?她偏著头想了一会儿说”不要太急,要耐心等待”。我笑著让他把这个想法补上去。到这里,这张导图暂时性的完成了!
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曾说:
思维导图没有结束的时候,只有暂停的时候。
追求丰富的盲点
不知道有没有当爸妈的也发生过这种状况:带孩子做导图时,总是希望孩子的内容能多一点,再丰富一点。导图的内容让我们看到孩子心中所想的,但我们却经常忘了导图的内容是孩子想写下的重点,但并不等于孩子所有的想法。如果我们想知道孩子对这本书的理解及掌握有多少,可以试试下面这两个步骤。
如何知道孩子的理解度
第一步 看图说书
我们可以试著让孩子看著导图,请她介绍这本书,看孩子说出来的内容有多少。
以这本书的导图为例,内容真的算少的,但当孩子看著导图介绍这本书时,我发现她说的好多内容都没有写在导图上面,也就是她说的远多于她写的,这也是关键字技术在发挥效用,用精简的字词,代表丰富的资讯。
第二步 提出问题
孩子说完书后,我们可以提出跟这本书相关的问题,看孩子能否回答出来。安安说完这本书之后,我问了几个问题,包括「内容」这个大项的细节,发现她对故事的发展细节还挺清楚的,那些她没写出来的,是她觉得不用写。我还问了他为什么书名叫芒果冰棒日报,他马上回答:因为那个偷拍的人叫芒果乾,他写的那个日报叫芒果日报。这有问必答的过程代表了他对书的内容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掌握了。
今年让日子的节奏慢下来,花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除了踏实开心,在陪伴中的对话与发生,总是能提醒自己一些知道但遗忘或忽略的事,难怪,陪伴孩子长大,也是陪伴自己再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