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当做奖罚?这是在毁孩子

快点把饭吃完就奖励玩5分钟手机”、“胡乱发脾气扣10分钟看电视时间”……不少家长把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带孩子的奖惩手段。

见过类似场景的人都知道,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后患不容小觑。

杭州妈妈胡莹,有一个7岁的女儿,有严重的“拖延症”。

明明两口就能吃完的小饼干,她要像老鼠一样慢慢啃;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最后摸摸这个玩玩那个还是只能踩着8点半关门的点进幼儿园。

胡莹说“类似的细节真是举不胜举,在家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快点’、‘抓紧时间’、‘专心一点’,有时实在控制不了心里那团火只好冲她爆发。”

后来她发现,女儿最在乎的就是每天晚上看电视的那点时间,于是她开始尝试把这个作为奖惩。先是解决吃饭慢,一顿饭给15分钟,每超过1分钟就扣1分钟看电视时间,反之,每节约1分钟也能加1分钟。接着是用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做100题算数练习,全对奖励10分钟,每错一题扣1分钟,结果一个月训练下来,孩子的做题速度提高不少,准确率也已基本上能达到全对。

殊不知,这是在害孩子。

心理专提醒:因为在频繁的奖励之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无度使用的情况,于是变被动得到奖励为主动要求奖励,甚至会想各种方法来“要挟”家长,比如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先玩1个小时手机再画画等。

而提出这类过分小要求是近期的,从长远来看,甚至对孩子全面的功能开发、智力发育等都有影响

因为幼儿期是情绪体验、语言表达等高级功能开发的重要阶段,如果让手机等电子产品占用很多的时间,就会影响孩子整体的发育,久而久之则可能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社会功能低下,尤其是青春期时容易出现亲子“交流”变“交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后,我们都完成了任务。 15天15本书,1个采访,33分钟语音,160条清单体。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15天行动营里...
    三月Zoro君阅读 3,089评论 7 10
  • 早上起来,吃饭,看视频,写文章,到中午,看公开课,睡觉,下午,发呆,吃饭,回来,发呆,编辑公众号,发呆,聊天。有没...
    城南九时阅读 949评论 0 0
  • 文/山雨 总有人向左 总有人向右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就像在风中仍然挂在枝头的树叶 它留下的理由 又何尝不是另...
    如影泡幻阅读 1,228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