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西南天地间 ——寻访杜甫草堂

漂泊西南天地间

——寻访杜甫草堂

□  湖山

拜谒了武候祠,我们慕名寻访杜甫草堂。许多人知道草堂,是因为读了杜甫的诗,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个地方写成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唱出了一个漂泊者的痛苦呻吟,唱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尽管时间跨越了千年,仍然牵动着无数崇拜者的情思。

从侧门进入草堂,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园林,这里古树参天,翠竹青青,花草生机盎然。沿着小径寻迹而走,穿过低矮的柴门,走过一座石拱小桥,就到了草堂的故址。故址上搭了一间小草棚,草棚四面架空,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周围溪水环绕,竹木郁郁葱葱,环境显得十分清幽。附近的工部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而得名,祠堂古朴典雅,供奉着杜甫的彩色泥塑坐像,并配有他的生平简介。东侧是一座碑亭,亭内的大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浑厚,笔姿秀润,为清代果亲王允礼所题。

碑亭前面是诗史堂,正中有一尊杜甫的半身铜像,头戴幞巾,脸型瘦长,目光深邃忧郁,下巴垂着一绺山羊胡,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两边的陈列室,陈列着杜甫各个时期的诗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言战乱之惨,说百姓之苦,抒漂泊之愁,悲家国之事,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被人称为 “诗史”。郭沬若先生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他漂泊西南创作的600余首诗歌,真实记录了他晚年的生活轨迹,揭示了一个漂泊者的内心世界。


少陵草堂碑亭



诗史堂的杜甫铜像



作者在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小来到成都。在此之前,他经历了关中大旱,幼子饿死,怀着“满目悲生事”,辞官离开长安,带着一家七口西出秦州,南奔同谷,由于饥寒交迫由汉入蜀。一路的山水行程,蜀道之难,步履艰辛,险象环生,有时甚至是惊心动魄。经过了长途跋涉,杜甫终于在寒冬腊月的一个黄昏,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了安泰祥和,市井繁华的成都。

刚到成都时,杜甫借宿在城西的草堂寺。公元760年开春,他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修建草堂。当时的杜甫囊中羞涩,为了能在成都安个家,他忙着写诗到处拉赞助,索求资金建房,索要苗木栽种,就连锅碗瓢盆、日用家什,都是赞助得来的。他要了一百棵竹苗,还要了很多果木,因他他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多种竹子可以卖钱获得一些收入,多种果树可以在断粮时以果充饥。草堂盖好之后,老杜心情喜悦,颠沛流离的一家人,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处,他坐在门前的院子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自己的新居,写下了《堂成》诗一首:“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借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四年,这四年他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完全仰仗着故人的周济。这些故人,都是川蜀的头面人物。彭州刺史高适,是他年轻时的诗友,两人曾和李白一起优游梁宋;成都尹裴冕,在朝廷当过御史大夫,可以说是他的老上司;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与杜家有世交之谊,也是两度镇守蜀地的一方诸候。这些故人重情重义,对于落魄的杜甫,没有疏远排斥,而是尽其所能的帮助。靠着故友的慷慨解囊,杜甫在成都度过了晚年最安定的时光,一首《江村》记录了他当时的生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生活安顿之后,杜甫开始游览名胜古迹。他来到附近的古琴台,追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情。他寻访战国郡守李冰的镇水石犀,提出只有修筑堤防才能治理水患的主张。有时他划着小船,沿着浣花溪去郊游,直到新月照衣才回来。有时他独自骑马出郊,极目西山白雪,南浦清江。他曾多次瞻仰过武候祠,写下了著名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通过评价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

定居草堂初期,杜甫的心灵得到了休憩,他抱着一种“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鞠耕田园,种菜养花,写出了许多安恬散淡的田园诗。这一时期创作的《田舍》、《水槛》、《客至》、《绝句漫兴九首》等,读来颇有陶渊明的诗风,他写的《为农》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八九户人家的小江村,是杜甫心中的桃花源。他与邻里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北邻的退休县令,是他的风雅诗友;南邻的朱姓隐士,是他的郊游旅伴;黄四娘家的花卉小院,是他春天赏花的好去处。剩余的几家农户,也与他关系密切,时常送给他一些园蔬。一天杜甫穿着草鞋出门散步,被一户老农拉到家里饮酒,老农的儿子解除兵役回家务农,心情非常愉快也特别热情,结果这顿洒喝了一整天。尽管《旧唐书文苑本传》,讥笑他“与田夫野老狎荡,无拘检。”而曾经待候过皇帝的杜甫,能够冲出阶级的营垒,放下士大夫的身段,与农民交朋友,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鞠耕为农的经历,使他与农民打成一片,逐渐有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当一场及时春雨悄悄降临时,他看到万物滋润的景象,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创作了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在成都的安定生活,是以故人的接济为前提的,一旦接济失时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在《狂夫》一诗中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这种靠人施舍的日子,让杜甫生活的很不体面,可以说毫无尊严可言。子女因贫失学,老妻因贫发愁,儿子忍饥挨饿时,不顾父子伦常,指着他破口大骂。他经常以串门为由,故意去外面蹭饭,因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公元761年秋天,一场大风把屋上的茅草卷走了,一时“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家人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痛苦的生活体验,使杜甫激情与期望同时迸发,写下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振憾人心,催人泪下。一个穷困潦倒的漂泊者,在自己深陷苦难时,依然心怀天下苍生,这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读者的心灵。


杜甫的茅屋复制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配图


了解了杜甫生活状况,我们的同学不禁提出一个问题。杜甫为什么不出去工作?他的这些故人,一个个位高权重,给他找一份差事,让他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岂不比拿奉禄来接济他更好。我们应该先看看杜甫能干什么,他除了会写诗之外,没有任何的谋生能力。当然凭他的文笔,在衙门里干个文职,想必还是能够胜任的,但这样朋友就成了上下级关系,这是当时官场最为忌讳的,日子久了恐怕连朋友都没得做。再说他们对于杜甫太了解了,这是一个不好共事的人,与其邀他来一起工作,还不如时不时给他一点周济。

762年七月,严武应召入朝,严武对杜甫有接济之恩,他将严武一直送出二百外。刚刚送走严武,成都军阀徐知道就造反,杜甫不能回成都,只得到梓州投靠相善的汉中王。在梓州他因思家心切,每每长夜失眠,于是让弟弟回成都把家眷接来。公元763年正月,历时7年的安史之乱结束,消息传到梓州,杜甫欣喜若狂,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读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在杜甫打算收拾行装,返回老家时,战火又重新燃起。吐蕃攻占了河西、陇右等地,十月长安陷落,代宗出逃陕州,高适防守的雪岭三州也失陷。百姓惨遭屠戳,杜甫万分痛心,他在《征夫》一诗中,描写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久住一地,引人生厌,过了重阳节,杜甫又迁移到阆州。他在阆州替王刺史向代宗进言,建议朝廷派选派贤明的官员坐阵蜀中。公元764年正月,朝廷以严武为剑南节度使,这个任命改变了杜甫的返乡计划。

成都兵乱已平,杜甫重新回到草堂,一种温馨之感油然而生。进得家门,他赶紧晾晒书籍,查看树木,四棵小松树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五棵桃树也枝叶茂盛遮住了小径,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组《绝句》小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歌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美景,透露出一种清新舒展的氛围,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图


《绝句》小诗配画


重镇成都的严武,正值用人之际,他希望杜甫投身仕途,结束草堂的野老生活,并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兼节度使署参谋。为了一家的生计,为了报孝多难的国家,杜甫来到严武的幕府。七月严武率兵西进,击败吐蕃七万人马,一举收复失地。这段生活虽然比较安定,但杜甫难以适应幕府的工作,加上受到青年同僚的排挤,多次请求辞职回到草堂。

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性格就是什么命运。杜甫一直很想做官,但他又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为了做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落弟。为了做官,他在长安北漂九年,不断向皇帝进献诗赋,终于在44岁那年,才获得了一个八品县尉。他有着高适的正直和良知,不愿欺压盘剥百姓,拒不接受县尉的官职。他也不会做官,他在当左拾遗时,傻乎乎的要学魏征“直谏”,冒死为房琯说情辩护,却不知伴君如伴虎,更不知唐肃宗并非唐太宗,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他也有着李白的狂放,在严武的幕府中,他邋里邋遢,不讲官场礼法,甚至酒后坐在严武的床上,公然直呼其父的名字,搞得严武很没面子,以至于对他动了杀心。他性格固执,不知圆通,不会处理上下级关系,很难与同僚合作共事,根本在官场混不下去。

公元765年,高适和严武先后病逝,杜甫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只好告别苦心经营的草堂,买船东下沿江漂泊。在忠州停留数日后,因衣食无着感叹身世孤微,写下了一首《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船到云安,杜甫肺病加剧,只好停下养病。这时塑方节度使仆固怀安,勾结回纥、吐蕃叛乱,蜀中战乱四起。身处困境的杜甫,依然不改忧国忧民之心,他满腔悲愤地写下了《三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肯更留妻子。”765年九月,杜甫漂泊到夔州,靠着夔州都督柏茂琳的资助,替官府管理公田耕种,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又趋于安定。在夔州的这两年,他写出400余首诗歌,取得了创作上的大丰收,主旋律仍然是忧国忧民。他的《负薪行》,用同情的笔墨,描写了妇女的痛苦生活,以及承担繁重体力劳动的艰辛。

公元767年深秋,杜甫拖着病弱的身体,来到长江岸边,写下了一首名垂千古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纵目感怀,把家事、国事、百姓事的艰难苦恨,融注于萧索的江峡秋景中,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悲壮的意境,这是诗人晚年的代表作,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表现了高超的语言功力,被后世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旅夜抒怀》配图


七律《登高》配图


由于返乡心切,768年正月,杜甫在白帝城登船,穿越三峡抵达江陵。在江陵留滞日久,他深感人情淡薄,又继续乘船南下,过洞庭湖入湘水上溯,经岳阳到达潭州。此时的杜甫,已经是风烛残年,生活无依无靠,但他仍然心系人民的苦难。他的《岁晏行》和《遣遇》,哀叹人民在苛税下的悲惨遭遇,体现他以民为本的一贯思想。公元770年冬天,59岁的杜甫来到耒阳,在挨了五天的饿之后,病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临终前他只有一个遗愿,就是希望落叶归根,回到家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要求,杜甫的家人也无力满足,直到他死后43年,灵柩才得以归葬故乡。

好在还有诗歌。杜甫一生四处漂泊,却保存下来1400多首诗歌,这些在苦难中创作的诗歌,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杜甫迁葬老家之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找到了元稹,求他给爷爷写一个墓志铭。元稹当时官居宰相,既是杜甫的同乡,也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读了杜甫的诗稿,如同发现了金矿,心潮澎湃难平,挥笔写下一篇气势跌宕的墓志铭。他在文中写道:“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他认为天下的诗人,没有一个比得上杜甫,甚至觉得李白的诗比杜甫差远了。

宰相元稹的一篇墓志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将生前默默无闻的杜甫,瞬间照亮的光彩夺目,一时杜甫的诗歌广泛传播,名动天下,甚至引发了李诗杜诗谁是第一的争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给出的评价则比较客观公允:“李杜文章在,光芒万焰长”,他认为两个人的诗歌成就都很高。韩愈的评价可谓“一锤定音”,奠定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公元902年,也就是杜甫死后132年,晚唐前蜀宰相、诗人韦庄,在成都浣花溪畔,找到了当年的草堂故址,发现草堂早已倾废,于是重建茅屋作为标记。以后历朝历代屡败屡建,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草堂。可以这样说,没有元稹,就没有杜甫;没有韦庄,就没有草堂。漂泊西南八年多的杜甫,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非常庆幸。


元稹为杜甫写墓志铭


晚唐诗人韦庄重建了杜甫的茅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