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才情互攀比,怡红闺中言语有情愫(三)

      宝玉看了,也不觉喜的拍手笑着说:

      “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就走。”

      真是爽快人,不拖泥带水。

      翠墨跟在宝玉后面刚走到了沁芳亭,园中后门上值日的一个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过来,看见宝玉,便迎上去,说:

    “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只等着,叫我送来的。”

      这是请安帖。

      宝玉打开看时,写的是: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也别怪脂砚斋会喷饭,这和探春的书笺,天壤之别,如此对比,也有反映贾芸文化素养比较低。  

      宝玉看了之后笑着说:

    “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

      婆子说:

      “还有两盆花儿。”

      两盆花的事也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文字,也算是尽了力。

    宝玉对老人说:

      “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一面说,一面同翠墨往秋爽斋去了。

      估计连贾芸自己都不知道这两盆白海棠会有如此大的作用。

      宝玉来到秋爽斋,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原来不只是请了宝玉,好奇对其他人写的请帖都是什么样子的),众人见他进来,都笑着说:

      “又来了一个。”

      探春笑着说:

      “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相必也不是偶然,像是思谋很久的样子。

      宝玉笑着说:

      “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

      宝玉、黛玉的诗才前面已经见识过了,只是不知道其他人的如何。诗言志,可见众人志向立意高低,也不失为一种好手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