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
在很多人都觉得什么都难做的时候,反而意味着重新洗牌的机会。想一想,如果什么都是稳定的,那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呢?
每一个行业都会迎来变局,否则就像是某些地方一样,物价较低,但工资收入水平也很低,从而留不住年轻人,留下的都是习惯了那种状态的人。
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很多人成为了“温水中的青蛙”而不自知,这正如一句话所言:
习惯的枷锁,在开始的时候轻得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得无法摆脱。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困难正是挑战的机会,比如李嘉诚这样的人,他在很早就洞悉了时代的机遇,他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他太老了,有心无力,不过他的看法和意见值得我们思考。
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智愚所见悬殊:李嘉诚这段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大变局时代,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无论是越南还是新加坡,每个国家的有识之士都在未雨绸缪,想着如何与时俱进,赢在未来。
要知道古今中外都遵循一个规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一点、快一点的能吃到发展的红利,一旦是行业进入成熟期,那赚钱就稳定、也就少了。比如电商、网约车等都是如此。
而在稳定的行业要想异军突起,就必须有很好的创新,找准切入点,然后有很强大的团队才能成功。
在早期到稳定之间,局面往往是消沉的,大家都觉得难,信心受挫,只想保持稳定,而稳定就意味着局限,所谓富贵险中求,你光想着稳定去了,那还能赚多少呢?
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习,看高手是怎么看问题的,不同的人看世界有不同的角度,在李嘉诚眼中,人工智能时代就意味着大的时代机遇:
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因循的并发症是不思不想和无感无知,在人工智能世代中肯定过不了关;驾浪者的基本功,时时刻刻要灵敏、快知快明,要有独立思考悟力、能运用想象,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
这段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当90%的人在怨天尤人的时候,10%的人就看到了机会。
有抱怨说明有问题,而解决问题就代表了机会。随着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一定蕴含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李嘉诚或其他富豪能够取得大的事业成功,赚到很多钱,不是靠聪明和努力,而是靠时代、时势的变化,唯有成为弄潮儿,才能大获成功。
我们看李嘉诚做贸易、做工厂,再到做房产、港口、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都证明他的眼光犀利,善择。
商人的核心逻辑是低买高卖,道理说穿了不值钱,但为什么别人学不会?因为什么时候是“低”,什么时候是“高”,你不知道如何买、卖是合理的。
这跟巴菲特“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是一个意思。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你要成为10%中的弄潮儿,那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自己能够审时度势才行啊。
随波逐流的日子,并不值得。
庸人的特点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既想要稳定,又想要面子,还想要有好的机会,他们败就败在了太贪心上。
多少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干什么都很厉害,却什么都不去干。
他们的毛病就是李嘉诚所说的“因循”,李嘉诚还是太客气了,没有说这些人是自欺欺人,随波逐流,他只是告诉人们这样的话就无法在AI时代过关。
人到中年,大家不妨想一想过去十年或二十年,有多少人本来都是自视甚高、自命不凡,后来都变得庸庸碌碌起来,他们对此称之为“成熟或命运”。但实际上是腐朽,是虚度光阴、自欺欺人的结果。
如果是这样,那跟之前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有什么区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管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都差不多。
要在AI时代成为踏浪者,需要3方面的基本功。
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道力之限,要靠愿力突破。所以李嘉诚自己就是发上等愿,向高处立,以超越自我,避免沉沦庸俗。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中顺势而为,关键是3方面的能力。
其一是保持灵敏的嗅觉,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学习,快速领悟并运用。其二是能独立思考,这点很关键,毕竟这是个人云亦云的世界,充满了喧嚣和浮躁,大家都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
其三,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有想象力,“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这就是商业的才能了,比如乔布斯就是这样做的,苹果的创新其实就是组合。
李嘉诚的眼光超前,他在十多年前就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那时候AlphaGo还没有震惊天下呢。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一个人有没有眼光和远见确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