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与养老

今天看到一个提问,“如何看待上海一老夫妇将房产公正遗赠给外孙,四个舅舅难以接受并阻扰,外孙将舅舅们告上法院的行为?”,想起这些年听妈妈讲的村里的那些事……

邻居的老太太,五儿二女,有几年,她和丈夫两个人住,平时也只有女儿会来看看。后来丈夫不在了,儿子们就轮流养老,每人一个月。去年冬天,天冷,老太太不出屋,儿子们就按月轮流送饭。

村里一个婶子,生病了,癌症,送到镇医院,镇医院让他们转院,就拉回了家,三个儿子,没有人管,平时都是老公在伺候。后来,闺女来了,做主把妈送到了县医院,这一住个把月,人也就没了。

这些年,村子周边开厂,得癌症的人好像很多。当时政府只顾着招商,也没有什么规划,牛奶厂、药厂、食品厂、印染厂,木艺厂,招到一个排一个。到后来,村里发现水质出了问题,也没条件净化,只是打了更深的井。但十里八乡的人富了起来,现在回家,路两边都停满了汽车,挤得很。

去年,政府开始对村子拆迁,按房子面积补偿,按人口分房,每人60平,但不是所有房子都是60平,所以每家的房子都是组合型。另一边邻居家有两女一儿,儿子是当年躲了计划生育,罚了款的,所以从小就很宝贝,为此,他们当年还送出去一个小姑娘,所以这次分房,妈妈就提前声明了,家里的拆迁补偿、自己和丈夫的房子名额都是儿子的,两个女儿,要房就自己交房款,大女儿直接放弃了,小女儿跟姐姐商量,要了一套90,算是占姐姐一半名额。

我的家乡,从我记事起绿草遍野,麦浪滚滚的小乡村,随着政府规划,招商引资,慢慢变成了人员混杂的城乡结合部,每家可能还剩余那么一两亩田,也基本都荒着,村里的人在家门口打工,做生意,小日子红火起来。但老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惨淡,甚至妈妈也开始对她和爸爸养老问题忧心。

以前农村养老是很简单的事,去田里回来,煮饭,平时给老人洗衣,村里老人集在一起自得其乐。而现在,一方面很多老人不再寿终正寝,这些年去逝的许多是得了癌症,同时,村子里的变化,时代的变化,让养老就意味着放弃做生意或打工,因此,养老的成本无限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地价补偿、拆迁等,老人自身产生了巨大的利益,但他们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重男轻女,或是自己偏向某个孩子,导致子女众多的家庭很难一碗水端平,矛盾不断,而他们自己也不觉得有问题。

我有时会想,亲情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也知道,“老有所倚,老有所养”,靠的不仅是亲情,甚至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也只起基本作用。我们家就我和弟弟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定居在外,父母现在给弟弟带孩子,在经济上,父母的养老没什么问题,但情感和陪伴却是难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