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般的一周宣告结束。
以前和好友聊天时,说到一个现象。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车库里,熄火之后却不会马上下车,还会在黑暗中再单独坐一会儿。坐一会儿,独享这片刻时光。
我也有这个习惯,但凡一个人开车时,下车前都会独自坐一会儿。这一次坐着坐着,很低落:密不透风的忙碌过后,停歇下来时,心中感受到的不是充实,而是空虚。
所谓充实,是内心的充满与自足。到底做什么,才会带来充实与满足感呢?
我很快就得出答案。充实,源自于你做了自己喜欢做、想要做的事,即使再忙再累,也乐在其中。空虚,源于你被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占据,身体劳累,心力耗费,这样一来,停顿之后,便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自己了。
在学校里,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我是一个再渺小不过的人物。可能有更多人比我要忙碌很多,他们,也会陷入空虚吗?
过去的一个星期,头两天除了待在班上上课便是密切关注学生参加区语文素养大赛的培训,周三上午陪同学生参赛下午回来满满一下午上课,晚上继续备课,周四上午上区开放活动试教课并研讨,下午满课,周五上午前三节课参加校内赛课并奔波下一个学生赛事,第四节课坚持回班上上了一堂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午先在二年级上一个短时间阅读交流便跑去参与赛课总结点评,之后再一个短会,之后便是送孩子上乐高课……
到了晚上,一场感冒袭来,扁桃体开始膨胀,鼻子堵塞,浑身冒火,一个晚上醒来多次……
回顾一周以来,在众多事情中,有我必须坚守的,有我想要追求的,也有我不得不做的。在自己的班上,把课上好,上踏实,是我首先应该做的。这周一直在上“走近鲁迅”,《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是特别需要花心思琢磨、用心思上课的,鲁迅的白话文小说语言和孩子们的理解有点距离,鲁迅“碰壁”事件的隐喻,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带过,需要一点点引导学生去克服陌生感,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理解,语文课,岂是能随意应付的?
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探索,是我的另一个兴趣所在。去年我们读中外幻想小说,我积累了很多认识,除了做了一个分享报告,却一直没有提炼整理,这是一个遗憾。今年带着二年级读,完全是一个新起点,如何贴近低段的目标,如何定位“课外阅读课”,这一次为了面向全区的开放活动而打磨的课,我准备了很久,周四试教,暴露了问题,我更想要解决问题,找出新路子,为了开放课堂和现场发言,我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一一去完成……
培训并陪同学生参赛,参与筹备下一个学生赛事……这,是我作为学科教研组长不得不承担的。参加校内青年教师赛课,即使我主动放弃评奖资格也仍然要继续,这是我作为一个职工必须遵循的规则。为这些耗费课时、脑力和体力,如果用来读书,用来和学生交往……
“我想要做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心欲静而事无休止。早晨,我又听了《我变了 我没变》,一下子又回到了当时在福州的礼堂里,大家站起来,一起唱歌的情景,心,便又静了一点。
不管怎样, 我仍是在渴望着:做一些让我感到充实的事——上课、读书、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