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是你的家,老板(上司)不是你的父母或长辈,同事不是你的家人和朋友,搞清了这三点,工作过程中的很多挫折就可以避免。
1、公司不是你的家
工作和公司,其实就是单纯的一种雇佣关系。它没有家里的那种温暖,也没有家里的那种包容。如果你犯错,如果你业绩不好,那么公司肯定会辞掉你,而不留一丝情面。其实,工作也就是利益交换罢了,我们出售时间精力给公司创造价值,而公司给我们平台以及工资。不要太美好的想着把公司当家,公司也不会成为你的家的。
多年前联想有过一场大裁员。被裁的员工事先完全不知情,离职面谈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门禁卡等全部被注销,他们被告知面谈后2小时内必须收拾东西离开公司……因为这种“粗暴”,有位联想员工写了一篇《公司不是家》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
作为创始人的柳传志也看到了《公司不是家》的文章,并写了篇文章作为回应。他在文章中说:我很抱歉地对《公司不是家》的作者说,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元庆(杨元庆,联想集团CEO)只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大局的角度看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最根本的为员工负责。如果元庆真的用为局部员工负责的方法去考虑问题,企业就会陷入一片儿女情长之中,完全无法发展,中国就会失去联想。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只能从发展的角度做决策,裁员也是很正常的事,遇到经济危机,大规模裁员都可能是正常的事情。公司不是你的家,办公室也不是你永远的港湾。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有可能自己请辞,有可能被劝退被离职被裁员,就算是创建了苹果的乔布斯都曾被赶出过苹果公司,何况是普通职员?
菜鸟需要了解的一句至理名言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无情而生动地揭示了公司和人的关系。如果这是一场婚姻的话,公司就是三妻四妾甚至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室,大老板董事长是皇帝,而下属只不过是小妾或妃嫔之一,就算混到CEO,也无非就是皇后,说废就废的。一旦认清这点,就不会在这一场不平衡的关系里投入过多的感情,做的时候当然是要尽职尽责,专业敬业,但“再动不能动感情”。
我在一家公司当一把手的时候,呕心沥血,没日没夜地工作,投入的不只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激情和感情,三年后固然是业绩彪炳,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成就感,决定离开的时候也颇为依依不舍,以至于失眠,在欢送会上还情不自禁地潸然落泪。但离开后几年,公司该起的起,该落的落,几年后除了你自己和你的简历,再没有人会记起或提起你对公司的贡献。所以,倘若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或太把公司当回事儿,到最终都会弄得灰头土脸,一厢情愿地徒增伤感。
2、老板(上司)不是你的父母和长辈
有些新人把老板、上司视为父母或者长辈,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体谅、安抚、鼓励和指引,并且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但其实只在极少的、投缘的情况下,你可以从上司那里得到。上司不是无条件爱你的父母,而是公司委任的、监督和管理大家,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对他们来说,你做对是应该的,做错是不可容忍的。所以,你对他们如果抱有以上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失望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
新人初入职场的时候,你工作非常努力,渴望得到老板的赏识和认可;在迷茫的时候希望他们随时为你指路;在做错事时,总是希望情有可原而得到谅解。应该说,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会遇到欣赏你、关心你的上司,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你对他们总是希望过高而常常落空。上司就是上司,他们永远不会像父母一样理解你,纵容你。
3、同事不是你的家人,甚至不是你的朋友
在同事中寻找朋友和倾诉对象,是另一件容易令你失望的事。并不是说同事中不能有朋友,我曾经在5家单位呆过,也可说阅人无数,但能够留存下来的真朋友也就四五个而已,平均下来也就是一个地方交了一个真朋友。职场中多变的环境,令朋友、竞争对手甚至敌人之间相互转换的可能性高度存在。
我曾经的一个好朋友,在我们一起接受组织提拔考核之前,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做些工作,意思就是做些领导的工作,以及一些群众的工作,因为职位只有一个,要么我上要么他上,这时候我才发现,同事与朋友之间的界限,原来我们只是要好的同事,并不是朋友。就算是朋友,也各有各的利益。应该说,人家还给我打电话说明一下,已经是很仗义的了。所以在职场里,交友是一把双刃剑,分分钟都会由于嫉妒或上位而伤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