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痛的成长

一踏入医院,就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一股熟悉的气味,让我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生与死的交汇之地。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有人正经历离别、伤痛、绝望;有人正体验新生、欢笑、愉悦;也有人感受着习惯、平静、麻木……众生的七情六欲,诸多情绪都汇聚在这方寸之地,浓烈且持久。

我回忆起自己确诊慢性病的那天,心里说不出的慌乱、害怕、抗拒,泪水如同泄洪般打湿了我的脸。其实不是什么大毛病,并不涉及严肃的生死,吃药调理,一般两三年就能慢慢好转。

然而我无法接受,从一个拥有看似健康身体的人,过着每天都需要吃两三种药的生活,计量卡点,精准地像是不会出错的仪器。

医生叮嘱我,不要有太大压力、少紧张、生气,适当忌口。家人告诉我,没事的,很多人都生了这病,问题不大。

那时,我多想当一个遵从医嘱的好病人。可是我做不到,总是觉得神经紧绷。每到吃药的时候,看着手里的药片,一粒、两粒、三粒……大小不一的白色圆片静静躺在掌心,喉咙开始发干,倒入嘴里,就着几大口水都难以顺利吞服。好不容易咽下去,就感到一阵恶心,难以忽略的药味从胃部往上冲,久久不散。

我一碰即碎的可怜的自尊心被自卑侵蚀,不经意间疏远了熟悉的朋友,不像以前频繁主动地找他们交流,生病困住了我的内心,成为阻隔我触碰外界的最大的“因”。

后来,在我平复心态向朋友吐露心声的时候,他们有些不可思议,真正的朋友怎么会由于对方生病就看不起对方呢?可能是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周边耀眼的朋友中最不起眼,从来都不具备自信心,害怕暴露自己不美好的一面会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

与此同时,失眠缠住了我。夜里睁开眼,窗帘透着昏黄的路灯,耳边响起汽车的鸣笛声,在寂静的凌晨格外刺耳。

短短半个月,抽了四次血,换了两家医院,反反复复检查同样的项目。从一开始抽血时的不忍直视到盯着血液从我的身体里转移到透明的玻璃管中,我感觉自己应该是成长了。

记不清是第几次复查,那位慈祥耐心的老医生看着我的化验单,惊讶地问我是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数据异常地让他产生了不解。他得知我还是个学生,更加想不通了,像是自言自语般,说怎么会呢?然而数据不会骗人,我看着都有些离谱。

我急不可耐地询问他,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好起来,这病是否能够彻底恢复。老医生年逾古稀,他看出我的焦虑不安,语气轻柔地将两种治疗方案连同可能的后遗症都如数道来。其中一种方案,要么药到病除,要么终身服药,这不是拿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去赌吗?我不敢赌,不敢想象终身服药的日子,最后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方案。或许,疗程到了,我就能渐渐恢复。

我的情绪变得尤为低落、敏感,日渐消瘦,泪点也变低了。那段时间,我的泪水让家人也变得紧张,可他们无法理解,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这个病没有什么关系。

我知道,他们很爱我,虽然不懂怎么安慰,却也在用尽全力呵护我脆弱的心。

一个多月过去,这期间,我尝试健身、阅读、听音乐来转移对知晓生病这件事的注意力,算是小有成效,不再那么沉浸于小小的自我世界。

我感觉自己快要好起来了,就差一点点。

开学前夕的夜晚,我走在平日里用双脚频繁丈量的街道,温热的风吹过我的脸颊,带来了路边摊满是佐料和油烟的香味。我抬头望向天空,点点星光点缀这藏蓝色的天幕,耳边响起了车水马龙的声音,周围人声鼎沸,充满了烟火气。我突然觉得生活很美好,平淡而又普通的美好,那一刻我的世界再次鲜活起来。

这次生病的经历,无疑是痛苦的,却也让我更具共情的能力,对那些承受病痛的人们有了从自我出发的另一面深层次的理解。我多么希望成长能没有痛苦。可往往,痛苦的力量更让人刻骨铭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