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关键词:潇湘馆 软烟罗 **
潇湘馆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之前有大观园竣工验收与元妃省亲片段的描写,这回,我们可以通过内部陈设来了解潇湘馆女主黛玉没被表现的一面。
出(沁芳)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人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宝玉称潇湘馆为“有凤来仪”,并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联意:杯里散发的茶香汽透着绿(指窗外翠竹遮映所致),窗下玩棋后依然能感到指尖的凉意(窗外浓竹密叶散发的凉气进入室内)。
由外及内,从映入眼帘的到触觉感知的,联系上下联“茶闲”与“棋罢”内容,可知富贵人家生活悠闲,追求闲情雅致的一面。
元妃省亲时,宝玉应元妃要求还作了一首《有凤来仪 》的五律: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律诗大意:“龙凤呈祥”,古人常把凤凰指皇妃。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编纂名著《岭外代答》,对凤凰记述:凤凰生于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人迹不至的高崖之上才会筑巢。凤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鸟遇之必然围绕站立。头顶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轮流进食,从不接近人间。
宝玉诗中把姐姐元妃比喻为凤凰,是在表现她的尊贵身份,常人难以接近。宝玉题“有凤来仪”,可见,他是多么自豪并张扬姐姐给家里带来的荣誉光环。潇湘馆,在宝玉心中,是留给儿时就带他玩耍并授予知识的姐姐元春的。可惜,元妃只进来参观了一下而已。
元妃省亲完后,因怕大观园荒废,于是建议宝玉与姐妹们都搬进大观园。
二十三回里有个细节写到,宝玉询问林黛玉选择大观园哪处居住,林黛玉说心里想着潇湘馆的好,爱那儿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说和自己的主意一样。然后又强调自己也想让黛玉住这里,他住怡红院,俩人又近又清幽。把最好的理想之地留给最爱的黛玉,而不是自己,这就是宝玉对黛玉的爱。
不过,宝玉在诗的尾联里写到“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无意间表达出,不论是谁成为潇湘馆馆主(元妃还是黛玉),都希望她们美梦长久。
这是宝玉流露的一丝真实担忧。尽管潇湘馆外有流泉,房里有烟香,盛竹密叶生浓荫,但依然怕竹子被风吹摇动的声影,扰了屋里主人的美梦。
自从黛玉成为潇湘馆馆主,怡红院离这里又近,宝玉也常到黛玉处玩耍聊天。十九回有段描写,说宝玉去黛玉房中探视,他定要用黛玉的枕头,黛玉一个洁癖清高之人为宝玉妥协了。黛玉跟宝玉谈过“暖香”与“金配玉”之说,而宝玉作为反讽也给黛玉编过“林子洞耗子精”故事。
还有,黛玉曾自立于潇湘馆花阴之下,远望怡红院。那时宝玉被贾政打后躺着起不了身,黛玉便通过在此略高于怡红院的位置悄悄关注探望宝玉的人们。
黛玉还在这里常流泪,手里握着的是宝玉送的旧帕子。她也常忆《西厢记》中“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滚滚而下的泪水是她悲怜自己命运的表达。
潇湘馆里有一只鹦鹉,它常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鹦鹉学舌流露着的悲情与无奈也是黛玉自说的《葬花吟》。宝玉为它感伤不已,多少读者也不由感叹。
转回本回内容。我们需要跟着贾母一行进入潇湘馆了。刘姥姥虽被贾母与丫鬟们引着,但进了潇湘馆的大门,见两边翠竹夹中间一条石子漫的羊场甬路,土地下苍苔布满。刘姥姥让出路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这细节描写再为刘姥姥添神笔,她的纯朴与客套一直在延伸并深深打动读者,这本能的反应也是体现了庄家人的本色。
琥珀(贾母的丫鬟)好意提醒刘姥姥怕被苔滑倒。但刘姥姥十分自信地道:“不相干,我们走熟了。”下来她只顾说话,果然不防脚下踩滑,只听“咕咚”一跤跌倒,众人都拍手呵呵大笑。
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オ说嘴,就打了嘴了。”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似乎带着些神仙气,所言被曹雪芹神奇刻画过几次,讲故事说到抽柴犬,那边就着火了;这边编个二子故事,贾母王夫人就听住了;信口胡说个事,宝玉就当真了。有出言必有热烈回响之感。
下来,我们要随贾母等进入黛玉屋内了。紫鹃(黛玉的丫鬟)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
王夫人道不吃茶,让黛玉不用倒。黛玉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刘姥姥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以为是哪位哥儿的书房。贾母告知是黛玉的。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从黛玉的之前在诗歌词赋与四书五经、戏剧等知识学问上表现可知,黛玉是极爱读书的人。她屋里的书,估计大部分还是上次从扬州家里带过来的。
第十六回,贾琏帮黛玉办理完林如海后事一起回到贾府。黛玉随身携带的就是从扬州带回的许多书籍。她还顺便将些纸笔等物分送给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黛玉的聪慧是有基因原因的,诗歌词赋等知识来自父母的早教,当然我们还不能忽视另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曾给黛玉当过一段时间家庭教师的贾雨村。
除了黛玉的书房,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知道,她屋里安插的器具与其它物件,除了有宝玉送的两块旧手帕,别的男性赠送的东西应该没有。宝玉曾将北静王所赠鹳鸰香串转赠黛玉。黛玉却说那是臭男人拿过的,她坚决不要。看来,黛玉的洁癖是由表及里的统一。
大家在屋里说笑一番后,贾母见黛玉窗上绿纱颜色泛旧不翠,说院子里头又没个桃杏树,竹子已是绿,再拿这绿纱陪衬反不配。后命凤姐从库房里取出银红“软烟罗”(也称“霞影纱””糊在窗户上。
这段描写,个人高度赞可,同色系不同材质的东西放一起对比不强烈,有色差或和谐之色放一起才顺眼。这在现代属于色彩搭配学问。
贾母口中提起的“软烟罗”到底是什么面料?那是大过许多人年纪的面料,难怪大家没听过。而其实就是凤姐儿以为的“蝉翼纱”。库房里有各样折枝花样的、流云己福花样的、百蝶穿花花样的,纱色鲜轻软。这就是贾母口中的“软烟罗”。
凤姐儿自称长这么大,纱罗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软烟罗”这个名色。贾母继续普及,软烟罗只有雨过天晴、秋香、松绿、银红四样色。因做的帐子,糊的窗屉,远看如烟雾,所以得名“软烟罗”。如今上用的(皇帝专用)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刘姥姥觑眼看到“软烟罗”时,不停念佛对贾母说:“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看糊窗子,岂不可惜?”
下来看贾母怎么改变“软烟罗”做衣裳不好看的说法。而其中的描写让个人窥见了曹家在江宁织造时以次面料充好的一段历史,据说皇帝得知后勃然大怒。
凤姐听贾母说完,便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贾母薛姨妈一看“这也是上好的了,这是如今的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凤姐儿道:“这个薄片子,还说是上用内造呢,竟连官用的(官府使用)也比不上了。”
看看这段会明白一件事,凤姐身在贾府,却穿着皇家才能有的衣服面料。贾母薛姨妈对面料的点评称远不及以前的老料子。再直白点说,现在上用的、官用的面料竟连以前做帐子,糊窗屉的“软烟罗”都不如。那么,大家是不是可以进入沉思了。
凤姐说起内造面料的事情勾出一件曹家之事,王熙凤在不懂面料中一语道破天机,似乎暗示了曹家江宁制造时期,面料以次充好,被皇帝责罚的事情。
再回到书中,贾母听了刘姥姥的话后,非常大气地表示,再找找,还有青色的料子,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刘姥姥)两匹。
这里没有描写刘姥姥听贾母亲近称自己为“刘亲家”的心理,却为后面刘姥姥救下凤姐的女儿巧姐设下伏笔,最后果真不就是亲家嘛,老人的语言确实具有预见性。很多中国人如今也信这个,看来,贾母对刘姥姥的称呼已确定了后面故事的走向。
得知贾母送自己两匹料子的刘姥姥神态与心理,但我们读者分明能想到她福从天降的惊喜。各位可脑补一下刘姥姥这场戏。哈哈!
贾母继续指令,要做一个帐子给她挂,剩下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怕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可见,布料霉坏的情况也是存在过的,贾母既然能这么说,表明的也是有这种经历的。
贾母不仅出身名门,更是富有才情之气的大才女,我们可以想象出她年轻时远胜凤姐的管理才能,她温和善良却才思敏捷,拥有难得的记忆力与审美鉴赏力,这些虽在内容里没有写尽,可仅凭此片段已令人折服。贾母年长尊贵,依然是全家人凝聚力所在。
这一回,还让贾府里束之高阁的收藏品与老物件开始发挥作用了,从之前凿着三四十种花样的面食金银器等到这回出现的什锦攒心盒子,高几“软烟罗”等亮相,表现的是刘姥姥眼中的贾府。一个“软烟罗”就指出了时间的久远性。可见,曾经的贾家更是繁华盛景,风光无限呢。
在潇湘馆停留的最后一段,写贾母建议大家再往别处逛去。刘姥姥这才把贾府里的高梯为何用搞明白了。原来那是开顶柜收放东西用的。如今又见了黛玉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
这回的潇湘馆,只写了入门的翠竹、甬道与窗纱、书房,笔砚等,但很多内容在之前章回就若隐若现过。听刘姥姥言“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是的,我也进来了,同样舍不得离开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