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了解了孩子的三种依恋类型,您找到了自己和孩子的依恋关系是哪一种类型的吗?
今天,我们要来谈一谈如何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了,安全感的建立最初从几岁到几岁?
答案是0~3岁,这其中还包含了两个儿童发展阶段,分别是0~1岁和一岁半到三岁。
0~1岁半,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称他为口欲期,意思是孩子的快乐体验是通过嘴巴完成的。比如:吃奶,吃玩具……
爸爸妈妈们应该还有这段记忆吧,一岁半以前孩子拿到什么都要放到嘴巴里,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嘴巴就相当于眼睛手,她们是用嘴巴认识世界的。
请允许孩子去体验吧,等他体验够了就好了。
比如:上幼儿园或者家里添加了弟弟妹妹,过一段时间家庭气氛非常紧张。孩子也会出现吃手的现象, 这是一种自我安抚也请理解 , 千万不要呵斥和严厉批评,更不要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比如:抹辣椒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孩子的心思会不受意识控制的,放在寻求安全感上。从而忘记了发展自己,进而影响到自信的形成,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制止孩子的行为,而是在心理上给予孩子理解,关心和疏导,降低孩子的紧张,会自然而然并逐渐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是提升孩子安全感的第一要点。
口欲期到了1岁半是不是安全感就建立完了呢?
一岁半到三岁是孩子安全感的巩固时期,也就是说,一岁半之前, 我们搭好了架子,还是会坍塌,取决于孩子1岁半到3岁期间,你与他如何相处,这个时期是非常考验家长的,因为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叛逆了。
叛逆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意识的力量,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你是不同的。是的,孩子一岁半以前是不知道的,他在心里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一体的,直到叛逆期他才体会到。
我是个独立的个体,我可以用我的思想,我可以说不了,是不是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所以这个时期的爸爸妈妈常常被孩子搞得失控。
但其实小孩子很开心,你别看她总哭,他的潜意识里正在为自己能记起爸爸妈妈的情绪反应而高兴。
他的潜意识说: 你瞧我多厉害,爸爸妈妈的情绪都是我控制,说到这里请您也不要去问孩子,他也说不出来,但事实就是如此,因此这个时期父母的情绪稳定是何等的重要,情绪起伏不定的爸爸妈妈会给孩子的安全感造成负面影响事项。
一个在你身边的人,总是无法预知的就冲你发脾气, 会打你,很多孩子的安全感都是在叛逆期坍塌的。
因此,养育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掉以轻心,每一个事件都可能是你们关系的粘合剂,也可能是绊脚石,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每次哭闹都是在呼唤爱,我们不是要在行为上满足孩子,不需要被纠正,只需要被看见,被接纳。
当孩子受挫、沮丧流泪,我们能够接纳他的眼泪,理解他内心的感受,这份包容才是真正给孩子力量,帮助她重获信心的,做到这一点实则不易,但不是不能实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并努力在生活中践行,对自己的情绪有越来越多的觉察和接纳,培养自己一颗更强大更平稳的内心,以及然后才能承载下孩子的情绪。
这是一份更深层那爱的传递,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爸爸妈妈的情绪稳定,坦然接纳与孩子的短暂分离,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第2个要点。
第3个要点,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时光。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15分钟,胜过人在心不在的两个小时,如果你一边陪孩子一边看手机,或者一边陪孩子一边做着家务,并且在你心中觉得手机的信息和繁重的家务比孩子还有优先权。
那孩子也一定会感受得到的,会觉得自己不如手机和家务重要,这时候不管你嘴上说有多爱孩子,行为都会揭示出你真正的潜意识。
因此建议家长每天能够放下手机和杂念,有跟孩子独处的专属时间,15分钟即可,如果两个孩子就各自陪伴15分钟,在这期间把心思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并且做一些你俩非常享受的事情事情。
这是培养孩子安全依恋非常好的方法,记住,一定要在你状态好的时候陪伴孩子。
如果不安,那就请不要陪伴,找更合适的人来陪,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否则烦躁的心一定会给你,关键是质量很多时候,当你心平气和,家庭氛围和谐一致时,孩子也是能够独自玩很久,不需要打人的。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三个要点,您都记住了吗?那就在生活中实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