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到我的《乘法口诀》

根据以往经验,大部分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都在暑假背熟了乘法口诀。所以我这么多年每逢一升二,必定建议家长用考完期末测试到7月4号来拿成绩单的这几天,教孩子背熟乘法口诀。

今年不仅大张旗鼓提了要求,还拿着“扳手”,隔三差五紧紧螺丝。7班家长比较含蓄,8班是一贯积极的。

如果不是几位家长来问我,我真不会发现网络资讯丰富到这个地步:我看到五花八门的8个乘法口诀版本,符合初级背诵标准的只有一个。记得五年前我也因为否定某教育机构给家长的口诀版本,被机构老师在微信找上门质问,为什么说不能用?

为什么不能用?

版本一:全是按口诀顺序排列的乘法算式,标题赫赫醒目《乘法口诀表》!乘法算式=乘法口诀?这是术语常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版本二:81句口诀表。这是早就不用了的版本,因为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乘法算式。例:二九十八,(九二十八)去繁就简,举一反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版本三:从1✖️1到19✖️19的算式代替乘法口诀。这是奥数培训机构给出的版本,除了死记硬背让孩子被乘法吓死,想不到它对一年级宝宝有啥好处。

毕竟两位数✖️两位数,把还要进位的笔算变成口诀来背,孩子们体验跳级学习的难度,挑战不是一一一点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版本四:小编费心把表格用分色法把口诀竖式分列,拿到口诀的人必定竖着背。我可以断定:作者和那些机构里的老师从来没有亲自教过口诀表,没有教过自己宝宝背诵口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什么要采用横向一排排背诵口诀的方法?因为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从横向口诀排列中来!读上几遍孩子立马会发现规律,几几就是几个几,乘法源自【加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

后来孩子们就会用前一个得数递增加几的方法得出得数,这是多么好的培养“数感”的机会!竖着背,你加个我看看啊~三六背完了算三七,啥规律?没数感,只有“不敢”!

诺~7班一个宝宝就发现了9的口诀有规律!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等于9,然后快速记住了9句口诀!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多么完美的数学美感体验啊……

不是魏老师懒不教家长辅导,不给孩子说清楚。自学、钻研、攻克是学习最大的乐趣!

如果这批家长和以前的家长一样是直接借来旧书照着背诵,我不会发现网络的丰富,也不会有这篇记录文字。感谢生活的曲线美~

今天散学,我请吴老师帮我检查7班,我在8班,结果不美丽,8班只有14个小家伙来背诵,9人过关,3人烂熟于口,7班情况好很多。

我开了培补方,然而动起来培元固本的并不多。每个群落里总是三三制:1/3领跑全场、1/3信步跟上,1/3晃悠游荡,速度差决定距离差。

五年级数学里的【追及】问题,不希望家长们在几年后遇上,但必定有部分人会遇上!能跑下全程马拉松的人,是毅力➕能力的强者。你,选择哪样?

(图五才是符合现阶段的口诀正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到这孩子yj背诵乘法口诀表已经两天了,今天又在背诵,站在屋中央,右手拿书,半书页耷拉着脑袋,灰蒙蒙的面容,孩子也...
    念念慈慧阅读 13,981评论 1 3
  •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不喜欢数学,可能跟教科书的不讨喜有关系。我们那时候的教科书真是独立于生活而抽象地存在,不,实际上这...
    元元阅读 4,988评论 2 5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感,虽然还是同样的人,但已经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突然害怕和她们再无交集...
    土豆不是马铃薯阅读 1,085评论 0 0
  • 两个室友晚上在水房洗脸遇见了。 你晚上吃了什么? 没吃什么,不想吃…… 啊,那你不饿吗?现在? 恩,不饿, 那你还...
    梁家_大少爷阅读 2,312评论 0 0
  • 不要问往昔, 往昔像街巷深处的旧厂房,满地 碎玻璃 不要问来日 来日像一口古井,深不见底 一粒石子就可以掀起一片涟漪
    舒朗阅读 8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