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两张“期末成绩单”刷屏: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寒假后将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今早看了这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些观点不知道大家现在如何看待?
现在疫情下孩子很多家长和孩子没做到时间管理和安排,放松着放松着就成了放纵。
做过类似的个案,其中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现在没法管孩子,刚开始自己是相信孩子,可是发现孩子自律是很差的,一旦看了手机后,孩子从原来的一天只看一两个小时到了现在一天五六个小时,睁开眼睛还不起床就看。她现在内心不得不怀疑孩子,所以忍不住叮嘱孩子去学习,到了现在是不断念叨频率多了孩子就烦她了,亲子关系也出现了矛盾。
那么如何让孩子放松自在而又自律地生活学习呢?我想听老师给我们解析,也想让大家来一起讨论碰撞下这个话题。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教育的,要刻苦学习,要自律。一旦懒惰就会自责,家长看到懒散放松内心就不舒服,心里的火气能量就会冒出来。让我们来觉察下,自己内心到底如何演戏的这个不敢放松必须自律的路径,同时真的到了需要自律时又无能量的卡点。
我就这样,从小自己要求自己认真听话,乖乖学习,可是一路上到了研究生后再也不想学习任何东西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想“自律”!就想放松!所以遇到了【国之学堂】,这种玩的学玩着生活的国之方式简直是切中需求,自由自在。
可是现在孩子教育、学习,却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如何让孩子更自在、有动力、幸福快乐地学习和自发自律真的是一个好智慧的课题。是的,我不能落后,我要很棒的竞争种子从小撒播了。
你们现在是懒羊羊?还是自律的人?各自的影响是啥,真实内心是啥?大家一起讨论下吧,我很想知道的。
你们如何面对外界和内心,最主要如何真实面对孩子教育。幼儿园还比较轻松啦,天天玩着学,心态也很好。我想进入初中小学的家长们如何了。
这样的自律会让我不停给自己捅刀子,我以前在自己想玩耍的时候,父母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也让我去补课,自己都会焦虑起来,为什么别人那么努力…为什么别人可以这么刻苦,而我做不到…很长一段时间深陷这样的自责中…学习,一直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大家内心深处有个不能输的信念。
彦彦导师
这并不是冲突的事情,是要学会平衡的事情。我觉得自律的人也可以懒,更有资格懒,并不代表一个人不需要努力,我只是觉得应该倡导有效的努力和休息。家庭教育在做的事情,就是让一个人成为“人”。
所以一个正常的人,肯定会有努力的时候,也有要休息的时候,他需要学会的是通过成长,拿好自己的遥控器。比如说一个小孩,如果他还没有学会他的人生是要为自己负责,他所有的学习成长都是在为他自己负责而已,那他就还没有学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父母也没有学会这一点,父母也要先去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代表着有自己的觉知、灵魂、判断和选择。【国之学堂】一直以来陪伴大家在做的,不就是“好好做人”嘛。
无论孩子成长到哪个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守住的,就是好好做人,我们自己好好做人,也陪伴孩子好好做人。看到背后这个“树人”的意义,就不必纠结于什么懒不懒,自律不自律。
更多涉及的是诚信指数的问题,就是一个人能否对自己对他人“言行一致”。这是【好好做人】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维度。也不必因为自己言行不够一致,就否定自己好好做人的本心。如果还没有好好做人的能力,就去不断修炼和成长。
【国之学堂】就是陪伴大家一辈子,一起好好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自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勤奋,而是会有能量、自主智慧安排自己的一切,有心的能量的选择权。而达到这个,就要学会面对现在的教育环境,面临现实竞争压力。
这个期间如何平衡,每一位做妈妈的真的是需要内心坚定,守住你自己爱孩子的心才行。我看过无数孩子,慢慢长大都觉得在妈妈心目中,作业学习比他更重要,从孩子日常时间安排上,就可以透露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模式。
因为父母亲一直跟着外部标准走,而对孩子各种要求,最后很多孩子就生无可恋,跳楼自杀、抑郁、叛逆了。我这么多年看了太多了,无论是做心理咨询还是法律工作,不需要用头脑分析。
如果有人问你,你只要问她,你自己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不要忘记,无条件去爱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这些技术层面的事,每个父母都可以想到无穷无尽的办法。
回到“上善若水”的心,多去成就孩子,允许她有起伏,而妈妈永远愿意陪伴她成长。这个功课固然是很难修,但却很值得去努力。其实你问的问题,和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我们需要聚焦、平衡,而且还需要学会给予无条件的爱和信任,不仅是妈妈对于孩子,还有妈妈对于自己,也有孩子对于妈妈,所以我才觉得情商修炼如此重要。妈妈看孩子的问题,也一定折射着妈妈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无法从上而下,以一个控制的心态来解答这样的问题。
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去陪伴这个当下的父母和孩子成长,再想办法去成就他们。其实这个边界的建立,只有当事人自己承担起了责任,才能做到。孩子为自己负责,妈妈为自己负责,我们也为自己负责。
而不必牵扯到我们自己内在的模式,我们认为这是自律还是懒散的问题,其实未必是。我们的认为那只是我们自己用头脑分析出来的,妄图给到别人一个指引和答案。
孩子的学习,就该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没有认识到并学会为此负责,那么我们只是需要帮助他去确认这一点,而不是我们代替他去建立规则、代替他去承担学习责任。
外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只做我们认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建立无条件但有边界的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好好学做人。平衡这件事,我们过去在《易经》里其实也说了很多很多。
在《道德经》里讲的增减之道,在《易经》里讲的阴阳平衡,有个核心关键点就是“守中”,守中执一。就家庭教育而言,就是守住“无条件的爱”这颗心。我们建立边界、各种允许,也是基于这样的起心动念。那你不管换任何教育方式,都不用担心用错了。跟孩子保持住爱的连接,该适应什么规则就要去适应,关键是让他学会长出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做选择。
你问的问题是你自己的照见,所以你不要混杂了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你的课题只是你自己的。我从小也没人说,但是家庭能量在暗示我要努力。不要借题发挥你只要发现了新的自我觉察维度,自己去修就可以了。
你有一个课题就是,你不允许自己偷懒。现在偷懒多了,还会有声音出现。很多家长即使表面上有这样的疑惑,但每个人产生疑惑的原因不同。所以你不合适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别人的问题,你只能解决你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当面镜子给别人照。
否则你就很容易“先入为主”分析评判,而不是“空”的状态。要当一个好的咨询师,需要足够的“空”,你才不会去帮别人编造剧情,而可以听得见别人真正发自内心需要什么。万变不离其宗,每个人都需要允许和无条件的爱。
如果说,我们不允许自己这样,也必然做不到允许别人这样。我们不允许自己玩游戏,不相信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就必然也不相信孩子可以。所以你是自己需要去清晰建立自我课题与他人课题的边界的,这样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助人者,自己为自己负责。
我说这番话,是因为你的提问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疑惑来自你需要明白平衡的界限把握。我想说,一切回到爱里看,都会很清晰。如果我们掺杂了什么,就把与爱无关的事情放下先。
杜美美
昨天我们在农场跟孩子一起玩游戏,一群孩子玩着玩着,玩着推搡着一会儿就有矛盾了。多游不小心把一个孩子推了一下,然后那个小男孩就跑过来很委屈的对晴说,多游推我,等会儿我妈开完会我要告诉我妈。
这时候晴说,来,我问你们,这个游戏是你们发起的吗?两个人都纷纷点头。那既然是游戏,你们互相也定制了规则,你推他,他推你,谁被打了,谁打谁了,在这个过程中都时有发生。你们自己玩的游戏自己负责,我不背锅,你妈也不背锅。后来一转眼两人立马喜笑颜开,多游提出来去玩捉迷藏,开心的又去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不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