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借口叫“我没天赋”。其实,你有!

天赋这个词,从小就听人说。

小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是那个有天赋的人,或是天生大力,或是天资聪颖,或是天生丽质。

等长大了,才慢慢妥协,没什么天赋,我们只是普通人。

“对,我们只是普通人,所以,没别人成功也是正常吧”

有多少人,因为天赋的存在,最终甘愿承认自己没有成为不凡者的命运。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或许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改观。

我们想要的,真的是天赋吗?

那到底有没有天赋一说?

关于天赋的争论,与其说是生物学、认知学的概念,不如说是在哲学层面进行的。我特别找了几篇论文,最后看得两眼昏花。

而争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天赋概念本身的模糊界定。

我们通常认为的天赋,其实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如果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天赋的确存在。其实,不管它是否存在,当它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它的影响就已经产生了。

一般观点认为,天赋赋予了一些人与生俱来的优势。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不断的变异,后代才有机会更加适应环境,延续种族,天赋的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

但我们如今谈论天赋,谈的根本就不是未来的种族延续,而是今天的成功。

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天赋吗?不是,我们看重的是“天赋能带来成功”。

看到别人成功,而自己却惨淡不已时,我们经常会找出一些理由自我安慰。而“天赋”这个模糊的概念,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借口。

“是的,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不是因为我能力不行,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劣质天赋限制了我。”

但真的是这样吗?想拿“天赋”当挡箭牌?你问它同意了吗!

天赋的作用真有这么大么?

到底是天赋更重要,还是后天努力更重要呢?在我看来,任何对遗传或环境的过度侧重都有失偏颇。

首先,忽视遗传因素的情况十分常见。

例如,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十分刻苦,却效果平平。教育工作者们一味看重环境与主观能动性的因素,而忽视天赋的影响,认为所有的孩子凭借努力就应该获得成功。他们以此为由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进行指责,其实就是忽视了孩子们在天赋上的差距[1]。

而重视天赋,忽略后天环境因素的例子也同样存在。

192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25万中小学中逐层筛选,挑出1470个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这些称为“特曼人”的少年,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拥有极高天赋的,未来注定要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然而,现实却疯狂打脸。“特曼人”成年之后,绝大部分变得极为普通——“普通的成功”,很少有全国知名的人士。特曼最终失望地总结“智商与成就之间并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关联”[2]。

这个例子来自《异类》。可以说,天赋虽然会带来一定优势,但就像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提到的“智商门槛效应”,智商的增长有其边际效应,更高的智商并不会带来更高的成功几率。

尤其在信息交流如此通畅,思维碰撞如此频繁的今天,环境所具有的强劲的后发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天赋带来的先天优势。

天赋赋予人发展的可能性,但在现实环境下,再好的天赋也可能会被白白浪费。

简单来讲,如果真有一天,人们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接受水平相当的教育,那么天赋将成为一个人出类拔萃的关键因素。但这假设太难实现,尤其在如今这个社会里,这个想法根本就是做梦想peach。

所以,那些埋怨天赋不足,借此甩锅的行为在我看来,不过是自欺欺人。

现代社会,天赋的意义在哪里?

虽然我认为环境的因素比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更大,但天赋的存在的确会带来一些优势。这种优势不在于天赋本身,更多地在于它的衍生效应。我称其为“天赋优待”,主要有两方面。

1.首先是物质优待

就像前述提到的,当天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它的影响已经产生了。因为人们对天赋的推崇,理所当然地认为拥有天赋的小孩更接近成功。于是那些拥有天赋的小孩,从小就会被给予更多的资源。

在《异类》当中,还提到一个案例。在加拿大,同一个年龄段中较年长的冰球实习生,因为体格和协调性上的优势,在训练和比赛中相对突出。这些人被认为在冰球运动上更具天赋,会入选正式冰球队。这时,他们与落选者的差距只是年龄差造成的。而真正拉大差距的原因在于,前者入选正式冰球队之后,将获得更加优质的教练,以及更高强度的训练[3]。

这一现象在欧洲足球、美国棒球中均有出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多是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罢了。

2.其次是精神优待

不管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还是培训一个新的能力,决定你成功与否、效率快慢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前期能否得到足够多正面的反馈。而拥有天赋者,凭借自身优势在前期更容易积累小的成功,并持续获得关注、肯定与支持,形成一个好的正向循环。而大多数孩子,只能听着这些“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接受指责和限制。

所以,天赋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当我们给它更多关注时,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意义。但人生没法删档重来,过度关注初始属性对我们自己而言,没有任何帮助。唯一的好处,就是你会倾注你全部的心血培养你的孩子,虽然你的孩子可能并不乐意。

下一辈是可以重来,那我们自己呢?

没有天赋的我们,还能怎么办

相信你看完前述内容,一定会对“我没有天赋”这件事情存疑,你的天赋或许只是因为以前一直被打压,没有显现出来罢了。这其实是个心态转换的问题。

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抓环境带来的后天优势。前面也提到过,天赋产生作用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我们给予关注带来的,在精神与物质上受到的优待。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天赋的影响早已无法掩盖时代所带来的机遇。

这是最差的时代,大多数人生来就被人甩开一大截,这决定了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生存。但这同样也是最好的时代,至少在那大多数人中,我们大多数人拥有相差无几的地位和教育资源,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心态转换,要破除世俗对天赋推崇的观念,更要突破自身的既有观念。

某次深夜未眠,我想你一定想过放弃,“或许我就是不如别人,踏踏实实过一辈子也挺好”。而这种“不如别人”的思维,恰恰是让你真的“不如别人”的重要原因。

你需要认识到,只要你持续、充分地利用这个世界的资源,所谓的天赋压制,是完完全全可以克服的,自信一点。

如果觉得自己很难改观,一个好的办法是,可以多看看“环境决定论”的相关文章。当然,这不是要求你全权接受其中观点。但像我们这种中毒颇深的,以毒攻毒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对于我们这种已经没法再去追溯天赋优势的,还是依靠环境的力量更实用一些不是?

《异类》这本书也可以看看,能让你更客观公正地看待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

当然,这只是观念上的转变,但我觉得想要调整已经很困难了。至于具体如何做,我觉得《从优秀到卓越》中谈及的方法,对个人发展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之后会单独分享。

非常期待您能关注我的公众号:留小刀(TheAverager)

[1]王益民. 关于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思考.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9

[2][3]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