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雨,因为总感觉这当中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舒适氛围。
思来想去,还是因为夜晚本就是安静的,而雨的加入则产生了一种“鸟鸣山更幽”的对照,更加映衬出环境的静谧;雨滴的声音刚好点缀着这静谧的夜晚,不至于显得冷清,至少还有雨的声音在与你作伴;此外,雨天往往带有凉意,衬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正因为这些,使得整个氛围静谧却孤寂,易于打开内心的世界,易于引发心中的思绪,易于抒发心中的情感,这种氛围在日常嘈杂的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到了大学以后,便慢慢开始喜欢上听雨了,尤其是故乡的雨。
其实,喜欢听雨,还因为雨,尤其是晚上的雨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
这或许是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对这并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深入学习,但从小到大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传统文学之美已经融入血液,那种诗词中的美妙意境早已融入生活的平凡。
虽然说雨带来的思绪很多时候都是孤寂的,忧愁的,但那是人看到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由景及情,而雨作为一种原始的景,本身的感觉是美妙的,景一直是景,只不过意由情定,而情由心生,因此景所带来的思绪终究是由看景的人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诗词中不同人在不同时候对同一意象所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奇妙之处,更使得文学中多了太多的魅力,想必外国文学应该也会是这样的吧。因此,雨中的原始意境往往是美的,而听雨之人本就悠闲,于是便喜欢了听雨。
而一直说是听雨,却不说是看雨,其实按道理来说的确是一样的,就是看雨,但还是喜欢说是听雨,因为前者蕴含了一种感觉极美的文学意境。
看雨给人感觉一般,普通,雨是静的,而听雨体现出了一种更强的‘听’的动感,这种动与静的对比既突出了雨的静,又在静中增添了一丝动,正是这丝动的添加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水面泛起了点点涟漪,更显活力与生机,这比单纯的静的环境优美的多,尤其是心境悠闲之时。我一直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比‘推’好得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听雨,给人的感觉是悠闲的心境在静谧的环境中去赏雨,甚至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这种意境实在是美妙。因此便一直说是‘听雨’,而不是‘看雨’,只因为这种意境的不同。
雨中的意境是美妙的,这在诗词中随处可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闲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舒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晰;不知道戴望舒笔下那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是否依旧?本就美妙的意象,加上闲适的心境,于是听雨变成了一种享受。
现在,生活在城市,城市中雨的感觉和乡村是很不一样的。城市中吵闹,没有安静的氛围;城市的生活节奏快,人们走路都匆匆忙忙,哪有时间静下来听雨呢?城市中基本生活在高层建筑,在屋里哪能听见雨滴落在土地上的声音呢?往往只能通过窗户向外面看才知道下雨了,那种玉珠窗帘式和瀑布式的雨更是成为一种罕见和奢望;高楼大厦和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使得周围环境不具有美感,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枯燥,自然就没有舒适的心情去听雨;城市中自然环境也差一点,灰尘等多,下雨的时候根本就不敢淋雨,雨中的有害物质太多了,雨变得都不够纯净了;各方面的原因都使得城市中的雨已经失去了它独特的唯美意境,只剩下原始的雨的概念,仅仅是雨罢了。除非各个方面都能满足的非常好,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不过始终比不上乡村来得容易。
因此,要论听雨的魅力,城市是比不上乡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