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周记:2025.8.8成为大学生“不扫兴”的父母

暑假,是大学生和父母“和谐”相处的一个关键时段。

从刚放暑假回家时候的“喜出望外”到后来“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很多大学生也很苦恼,自己不能睡懒觉,不能玩游戏,不能不学习,总感觉日子越来越难过,呆在家里有一种“被监控”的无力感,还不如早点开学呢。

其实,父母关爱学生的心情可以理解,换位思考,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孩子更优秀的,只不过,在情绪价值输出,扫兴和不扫兴之间,我们理解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可能存在一些偏差,让暑假居家的时间有点“扫兴”而已。


做不扫兴的父母,需要放下成人的思维定式,用大学生的视角看世界,用爱和耐心陪伴他们成长。

我们常会要求孩子们在家每天要看点书,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这固然是好事,让孩子劳逸结合,还能继续有学习的坚持力。

可是,家长在玩手机、追剧,或者在一旁“无所事事”,却总是以挑剔的严管来面对孩子,让孩子每天必须呆在书房学习,稍微放松一下,自己就有点受不了。

然后碎碎叨叨重复“你不学习以后怎么办?”“不要总玩手机游戏了!”等等,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软抵抗。

即使在那坐着,就是“睡”,看似你高兴满意了,其实没有了学习的效能效率,反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亲子关系也会变得不太融洽。


做不扫兴的父母,就是要建立边界感,尊重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过度干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习是为了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的,要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深度交流,和他聊一聊未来发展的目标,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如何去应对挑战等等。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明晰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的路径和措施,让孩子明白,学习纯属你个人奋斗的路径,不是为父母学习,而是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夯实基础。

有了学习的动力,每天的“查漏补缺”才会有意义。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在学习,最好不要玩手机,也要拿起笔记本电脑、或者拿起书本,做好陪伴式的学习教育,这样的家庭氛围,应该会更好。


做不扫兴的父母,要积极倾听与回应孩子的表达,避免负面评价,保持情绪稳。

不管多大的孩子,就算是大学生,也肯定希望得到父母的正向反馈。

与捧场相反的是泼冷水、挖苦打击、挑刺。

多用肯定语言,如“你的努力值得肯定”,而非“别骄傲”“你不行”,会让孩子在孤独、难受、焦虑中逐步放松心情,觉得有人支持,有父母依靠,温暖的感觉肆意漫溢,自信会回来。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坚定支持,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旅行、一起去运动,该喝奶茶也来一杯,该看电影也去捧场。

善于捧场、乐于捧场的父母,能看见孩子的问题,也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挣扎。

父母,本就是孩子他们最信任的人,最温暖的港湾。


成为“不扫兴”的父母,是一门功课,需要细细揣摩,慢慢思考。

暑假两个月,珍惜和孩子的相处,对大学生给与精神上的认可、支持和回应,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才能正面影响人格发展,带来正向的精神疗愈。

让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多一些肯定和鼓励,激发内生动力,为成长成才的目标奋发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