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前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市侩和沉稳大概是生活赠予他们最宽容的礼物了
清晨,太阳被厚重的云层遮住,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雾气还未散尽,她早已起床。
晨练过后,她走向菜市场,道路两旁的菜贩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闲天儿,有行人路过自己的摊位前时就吆喝两句。
他在一个摊位前停留下来,开口问道:“这菜多少钱?”
“三块钱一斤。”对方边站起来,边扯了一个塑料袋,看见她准备走掉,便又提高音量说:“我这菜可是新鲜的,今儿早上刚去菜园里摘的。”
她还是走向了下一个摊位,边走边嘟囔着:“昨儿还两块五呢,今儿就要三块,这菜真是越卖越离谱了。”
买完菜回到家,她打开女儿的房门,把窗帘拉开,喊女儿起床吃饭。
女儿站在镜子前,边洗漱边抱怨:“明明是暑假,天天那么早把我喊起来干嘛呀,烦死了!”
“放暑假就不用吃早饭吗?放暑假你也应该自律呀,我不喊你,你能睡到12点。真不晓得你为什么那么懒。”他喋喋不休的开始斥责女儿。
吃过早饭,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似乎总有很多事等着要她去做。
傍晚下班回家,女儿煮好了米,她取下挎包,系上围裙,抄了一碟小菜。草草吃完晚饭,她拨了一通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是她的丈夫。
“你那边儿为什么总是那么暗?你能不能把摄像头对着你的脸?”
“还要开多大的亮,电费不要钱吗?家里边儿一堆事儿,我到现在还没有忙完,你以为我跟你一样,上个班儿就行了啊?”
还没有好声好气的说到十句,他们就开始了争吵。坐在房间里的女儿带上耳塞,吵架这事儿,好像都习以为常了。她总感觉父母好像永远都在吵架,为了各种各样的小事儿,
当父亲还在靠着给别人修车为营生的时候,她才三岁。那时候的母亲还是个裁缝,比现在可忙多了。在她的印象中,母亲大概是她小学都快毕业的时候,才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的。
三岁的时候,她还在上幼儿园,就在父亲修车厂的旁边。中午在幼儿园吃饭,午休,下午放学后,跨过一道窄窄的小水沟,再走几步路,就能见到父亲了。
父亲在脏乱的修车场里搭起了一个矮矮的小书桌。她就在那里完成每天的作业,然后一遍又一遍的翻着那本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书,直到父亲收工。
父亲用洗衣粉把自己的手和脸洗干净,再把工作服换下来,骑上那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载他她回家。
到家后,下班回家的母亲做好了饭菜,让父女俩洗洗手赶紧吃,不然就凉了。
父亲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小酌两杯,母亲喜欢让父亲吃完所有的菜,不要剩下。
然后……
“我现在这么胖就是你让我吃菜吃的。”
“你胖还怪我啦,你明明就是因为天天不运动,才长那么胖的。”
……
“我倒是问你,家里边儿哪一笔开销是不应该的?”
“那你也不能一个星期就花几百块钱呀,我挣钱容易吗我?”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从吃饭的事情吵到开销的事情上的。
再后来,家里的儿子为了买房,花光了夫妻俩所有的积蓄,甚至还东拼西凑的借了点儿。
为了还债,丈夫决定去郑州打工。妻子在培训机构学习了半年,干起了家政。两人相隔千里,却都在努力生活。
听着身后不断催我洗澡睡觉的声音,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像也挺不错的,至少,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