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主题写作征文第二十期:十年。


方大明第一次见师傅,是来炼铁厂报到那一天。

分配到炼铁厂,方大明很意外。走进炼铁厂的大门,他有些茫然。

他的专业更适合去轧钢厂,设计院也不错,没想到一纸调令,他来炼铁厂报到了。

组织科在二楼,接待方大明的是王干事。

“太好了,终于等来了电气专业的大学生。”王干事握着方大明的手,一脸的笑意。

他高兴啊。这几年,公司分来的大学生也不少,都是学炼铁的。厂里没有电气技术员,只好把沈师傅从电工班抽上来,管着一摊子电气上的事。今天终于分来个学电气的大学生。

“周科长,来组织科领人。”王干事让方大明坐下,打电话给机动科周科长。

方大明跟着周科长来到机动科,走进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两张办公桌面对面放着。

靠门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人,中等身材,略显瘦削,花白的头发,四方脸。他身着工装,正坐在那里编写着一份材料。

对面坐的人年龄相仿,在打着电话,爽朗的声音随和而自信。

“沈师傅,给你带来个人。这是新来的大学生小方,今天刚报到,以后跟着你。”周科长把方大明交给了靠门坐着的沈师傅。

“好啊,早盼着来人了。”沈师傅站起身,握着方大明的手。

这一握,就是十年,方大明和沈师傅结下了师徒缘。

说起来,方大明还不能算沈师傅真正的徒弟。因为进厂第二天,沈师傅就让方大明进了电工班。可在方大明的心里,沈师傅教他的又岂是拜师学艺那么简单。

炼铁厂的电工班,管着全厂电气维修的活,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沈师傅在电工班干了二十五年,是电工班的老班长。

“小方要在你们班干几个月,就让他和小林子一个组吧。”来到电工班,沈师傅把方大明交给张班长。

“小林子,这是小方。这几个月在你们组,以后有活一起干。小方刚来,现场不熟悉,干活的时候照应点。”小林子是沈师傅徒弟,临走的时候,他叮嘱小林子。

既然来到这里,那就好好干。方大明抛开有些失落的情绪,打起了精神。

电工班的任务是接听报修电话,处理现场故障。

电工班有四个组,小林子这个组四个人,老刘头,小林子,李全山,王彪。

刚进厂,一切都新鲜。方大明跟着三班倒,被小林子带着转。

每次到现场,小林子就忙着看图纸,查故障,方大明却帮不上忙。

处理现场故障,先要看懂图纸。回到班组,方大明找到小林子,要他给自己找一套现场的图纸,他要看看图。以后到现场,不能看着小林子忙活,自己站在旁边看。

小林子是组里最年轻的一个,和方大明年龄相仿。年轻人闲不住,有时间就爱折腾。几天转下来,和方大明倒是很投缘。

“今天没啥活,是个平安夜。走,带你去个好地方。”这一天轮到夜班,接班后就没有接到报修电话。

下半夜了,见没有什么事,和老刘头打个招呼,小林子有点神秘地拉着方大明往外走。

小林子带着方大明来到厂区外,这里是一片农田。

天气不错,一轮弯月挂在夜空,洒下银色的辉光。栽下不久的水稻苗绿油油的,水稻田里水不深,在月光照射下反射出点点亮光。

“这个天气是捉黄鳝的最好时机。夜深人静,正是黄鳝出来觅食的时候。稻田里黄鳝多,运气好的话,一晚上捉的黄鳝够我们美餐一顿了。”小林子有些兴奋,他一边说,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专用工具。

“你看,这可是捉黄鳝神器。”小林子拿着一根不长的竹竿,竹竿的一端固定了一个专用工具,这是在一个长铁片上焊接了一排针,看到黄鳝对着插下去,那一排针扎着黄鳝的身体,就能将黄鳝收入袋中。

“走,下田干活。”小林子脱下鞋袜,卷起裤脚走进水稻田。

“这活我会干。”方大明见是下田捉黄鳝,他也来了劲。小时候,每到夏天,他也经常下田逮黄鳝,捉泥鳅。

一阵忙活,小林子带来的塑料袋里已经装着十几条黄鳝。

“走,今天收获不错,回去蒸黄鳝吃。”

收起工具,穿好鞋袜,小林子满意地拎着塑料袋,带着方大明回到电工班。

休息室里,老刘头和李全山靠在椅子上休息,王彪在折腾着昨天现场换下来的一个旧配件。

小林子悄悄走到班组后面的院子里,将十几条黄鳝杀了。在水池里洗干净,放到一个铝锅里,加上调料。

院子里有一个蒸饭箱,不一会,就传来浓郁的蒸黄鳝的香味。

“刘师傅,开饭了。今天是黄鳝美食宴。”小林子端出铝锅,招呼着大家尝一尝。

“我可不吃你的黄鳝,不要等你师傅来了,把我也一块收拾了。”老刘头坐在椅子上没动窝。

轮到夜班,大家都从家里带饭,放到蒸饭箱里蒸饭吃。

老刘头拿起自己带的饭,自顾自吃了起来。

李全山,王彪从蒸饭箱拿出自己的饭盒,和小林子,方大明一起吃着。休息室里飘散着蒸黄鳝的香味。

“那么香。”沈师傅走进休息室,闻到了还在飘散的香味。每天一上班,沈师傅都会到电工班转转,了解夜间值班的情况,也看看要干的活落实没有。

“ 小林子,你又犯纪律了。”一闻到这香味,沈师傅就明白了。夜里下田捉黄鳝,小林子干得可不是一两回了。

“不是要带小方熟悉环境吗,就带他去我们厂周围看了看。这不,看到了几条黄鳝,就捉了回来。”小林子讪讪笑着说。

“别跟我嬉皮笑脸的,自己犯纪律,还带着小方,看我不扣你奖金。”沈师傅板着脸。

“别呀,师傅,下次再也不敢了,你别扣我奖金啊。”小林子有点慌。

“没事坐下来看看图,上次现场处理故障动的线路,图还没改吧。正经事不干,尽干些歪门邪道。罚你这段时间改图看图纸,以后干完活不许瞎转。什么时候和小方一起把图纸看好了才算完。”沈师傅下了处罚令。

小林子还真安稳了一阵子,干完活就老老实实地拿着图纸看。

方大明也静下心来看图纸,边看边琢磨。小林子给他找的图纸,他一时还没有看明白。

上大学的时候,方大明在选修课里学过这种电路图,只是那时候没有用心去琢磨。

这也让方大明很无奈。炼铁厂现场用到的知识只是他的一门选修课,专业主课学的东西却一点用不上。在学校不重视的选修课倒成了最有用的专业知识点了。

方大明很庆幸,他这门选修课学得不错。有小林子在一旁指点,几天下来,倒也差不多把这些图纸看懂了。

“小林子,这天气看着转凉了,不去捉几条黄鳝尝尝鲜?再不去可就捉不到了,过了这村没那店啊。”看着小林子很老实,老刘头偷着乐,没事就逗逗小林子。

“去去去,没看我忙着嘛!”小林子埋头看着图,还真能坐得住。

方大明继续跟着小林子转。接到报修电话,小林子依然带上图纸,喊上方大明去现场。看懂了图纸,方子龙关注起小林子处理故障的方法。从故障现象查找故障源,判断问题,找出故障点。 每次小林子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几个可能的故障点,方大明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现场跑多了,查故障也就容易了。”小林子说。

看来仅仅看图纸还不够,现场还要多跑才行啊。

炼铁厂会定期安排生产线的检修。每逢检修,是维修班组最忙碌的时候。

第一次参加检修,是进厂快一个月的时候。检修那天,沈师傅早早来到电工班。张班长开始分配检修任务。

检修计划是沈师傅下的,电工班上白班的人都参加。

电工班的休息室也是会议室,最里面横头的座位是班长的位置。每次沈师傅进来,张班长就会主动让坐,请沈师傅上坐。

沈师傅是电工班的老班长,二十多年了,在大家伙的心里,自然都把他当做了掌舵人。

“今天我是干活的,你说,我听你安排。”沈师傅坐在了主座旁的空位上。每次检修会,这个位置总是空着的。沈师傅来了,从来不坐张班长让的坐,大家就很默契地留下了这个座。

“今天有七项检修的活。沈师傅,主卷扬限位检修只有你来了。”张班长看着沈师傅。

“行,主卷扬限位交给我,我带小林子和小方一起干。”和其他人一样,沈师傅接下了任务。

虽然管着现场的一摊子事,沈师傅来到班组倒是更自在。他是个随和的人,话不多,干起活来却顶真,半点不马虎。几个老伙计多年在一起,虽然平时也斗嘴打趣,干起活来却很默契。年轻人好动,经常有一出没一出地整些事,沈师傅也不是很较真。有这些年轻人闹着,班组倒显得热闹一些。

沈师傅对年轻人干活要求严,谁要是偷懒不好好干活,他从来不给情面。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被沈师傅训起来都低着头,一幅唯唯诺诺的样子。尽管挨了训,这些年轻人却对沈师傅忒佩服,不懂的地方总喜欢请教沈师傅。

“活干好了,你得给我们嘉奖。”活分完了,老刘头开始给沈师傅找事。

“下次检修也要带带我,小方刚来你就带着他,偏心。”小常也向沈师傅提要求。

休息室里又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闹,有一种融洽和随和,言语之间都是对沈师傅的亲近和尊敬。

炼铁厂上料主卷扬是最关键的设备,定位要求非常严格,差之毫厘,都会带来严重后果。每次检修,只要有主卷扬检修项目,沈师傅必定在现场,主动担负起调整主卷扬限位的事。

主卷扬定位靠限位开关控制,调整限位是精细活,稍有误差,就会造成料车停车不准,甚至造成翻车事故。

“小林子,把限位挡块整理好,咱们要干活了。”整理好要用的工具,沈师傅吩咐小林子。

每次检修,都是小林子给沈师傅打下手。电工班能够调好主卷扬限位的人,不超过一手之数。小林子算是得了沈师傅真传,也是能够独立完成主卷扬限位调整的人,这可是电工班年轻人里的第一人。

方大明帮不上什么忙,只好在一旁看。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融入到这个群体里啊。

看着沈师傅和电工班的成员间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方大明心中也有一丝渴望。

“大家在一起呆久了,自然就觉得亲近一些。”沈师傅似乎看出了方大明的心思。

在电工班倒了半年班,方大明跑遍了炼铁厂的现场。半年转下来,方大明终于也有了一些感悟,普通的电气故障,他也能独立处理解决了。这经验还得从实践中来啊。

“干得不错,下个星期就来科里上班吧。” 这一天,在现场见到方大明,沈师傅笑着说。

于是,沈师傅和吕师傅办公桌的横头多了一张办公桌,方大明成了机动科电气组的人。

“电工是个技术活,入门不容易,学徒要三年啊。半年时间,小方就把全厂的图纸看懂了,还能担起现场处理故障的活,不简单啊。不过你小子别忘了,这本事可是在我们电工班学的,你是我们电工班的人。”离开班组的时候,张班长的一番话,有对方大明发自内心的喜爱,也透露出一种亲切感。

半年里,方大明收获不小。除了看图干活,方大明觉得,最要紧的还是和班组师傅相处的那份感觉。在电工班待久了,才能体会到大家在一起的默契和情谊。进厂时的那份失落和茫然没有了,他清晰地看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方大明回到了机动科。沈师傅很忙,每天一上班,依旧要到电工班转一转。

在电工班,搞不定的事情,大家还是习惯让沈师傅拿主意。活多了干不完,有了怨气也往他身上发。

“别干点事就发牢骚,耽误了生产,这个月奖金就别拿了。”对于发牢骚的人,沈师傅从来不惯着。大家说的困难,他都记在心上,不用多问,他总会想方设法去解决。

“老刘头,昨晚干啥了,无精打采的。”看着老刘头看着桌上的图纸发着呆,沈师傅笑着说。“真是活见鬼,开口机停了,每次都是将高温烤的接点处理一下就好了,昨晚就是不行,害得我们只能手动在现场跟班操作,折腾一晚上。”老刘头挠挠头。

“我看看。”沈师傅拿过老刘头正在琢磨的图纸研究起来。

每次到班组,大家都是很随意,碰到难题,沈师傅一来,似乎就有了主心骨。

主卷扬操作室是沈师傅经常去的地方。每次编制检修计划,都要了解现场的运行情况。操作工反映的异常现象,就是设备检修计划的第一手资料。

“最近主卷扬到炉顶停车的时候总要顿一下,不明显。”操作工老王反映。

“我看一下。”沈师傅观察着设备运行的情况。

“主卷扬限位要调整了。”一番观察了解,下次检修的内容又多了一项。

“抱闸松了。”

“照明不亮了。”

每次到现场,操作工就会拉着沈师傅坐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股脑向沈师傅诉说着,把沈师傅当做了他们的设备管家。

每次听着现场的反映,沈师傅都会认真记下来。每一件事情也会给操作工一个明确答复。答应处理的事情,有诺必行。

在操作工心里,只要沈师傅答应的事情,他们放心。

日子过得很快。方大明跟着沈师傅跑现场,检修的时候也跟着沈师傅干活。有时候,方大明也帮着吕师傅跑跑电气管理上的事。转眼三年过去了。在现场,方大明已经能够独挡一面,对厂里电气管理这摊子事也成了一个明白人。

“检修车间管电气的童师傅退休了,厂里决定让你下车间。要在厂里管好一摊子事,下车间也是必须的,这也算是厂里对你的培养和锻炼吧。”王干事找到方大明,向他传达了厂里的决定。

“炼铁厂设备老了,该更新换代了。要引进新技术,就得先把现场的设备弄明白了,用顺了。我这老脑筋,应付现场的事还凑合,搞技改就不行了。这几年,你对现场已经够熟悉了,以后技术改进的事就要靠你了。”临走的时候,沈师傅看着方大明。

方大明成了检修车间的电气检修工程师,管着全厂电气检修的活。电工班成了他直接带的队伍。

从那以后,方大明接受沈师傅的检修计划,安排电工班干活。

跟着沈师傅这些年养成的习惯,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电工班转转,也经常遇到来电工班的沈师傅。

检修的时候,他还是习惯给沈师傅打下手。

那一年,厂里要建大高炉,招来了一群年轻人。方大明成了大高炉筹备处的电气负责人。

高炉大了,技术先进了,主卷扬拉着的上料小车变成了皮带机,要上一个全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这可是方大明的老本行。

这些年的现场历练,让方大明有信心,带着大家把这个自动化系统建设好。

大高炉建成了,电气系统的份量更重了。厂里成立了电气分厂,方大明成了新成立的电气分厂的负责人。

厂大了,人多了。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沈师傅要退休了。

“进厂十年了,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我师傅。十年来,师傅带着我下班组,跑现场,让我从迷茫中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师傅,希望您常回来看看。”欢送会上,方大明有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沈师傅要走了,方大明的心里有不舍,有情谊,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这一切都融化在了十年的时光里,铭刻在方大明的内心深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