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书评[完]

- 多多

一个低能儿的日常。无从选择,唯有接受。孤独,却又无法具体感知孤独的滋味。“大众社交活动的消极观察者”,一个常态化的局外人。人们对待这一类人的态度,有时候是可以改变他们的。然而家庭的不幸福,彼此陌生的相处,还是只能将一切打回原形。

- 埃齐奥

一个双腿残废男子的日常。力所能及之事甚少,常人的自然行走,与他来说是要耗费大部分时日的艰难,即便拄着双拐,只是下楼买份报纸。夜幕降临,仅看睡姿,便是人生百态。埃齐奥的双拐夜晚都是被锁起,想找人倾诉都得用爬,爬到时,也只有睡得不省人事的邻居,谁会去倾听去理解?

- 领退休金的老头+孤独

设想退休后的生活:外界虚伪的同情,幻想能继续工作体现点社会价值的心态,担心换季的不适随时威胁着生存。智力退化,请求回小学接受教育。在校园里,倍受小孩的围堵欺负。老而无用,缺乏关爱。快“被风刮跑”,也无人拉你一把,仿佛飘远消失才是合理的归宿。老无所依,倍增的孤独感,像是“老鼠”,自己在空荡的房间折腾个没玩,不死不休。养老院吗,多想逃离这空间,幻想突破这种孤独感。

-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跑

无论是做消防员的父亲,开布匹店的父亲,还是像三叶虫像盘里煮熟的螃蟹,死后仍未离开似的存在,作者的想象力,那些循环往复的事件,看似毫无逻辑,却又引人入胜。

译后记里提到这是一部适合誊抄的作品,确实。每一个独立成篇的故事,没有确切的时间、事件,看似独立却有交集。语言瑰丽,不受束缚的自由想象,慨叹无奈,又欲罢不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