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连续跑了几个医院。
第一次挂号,选了个普通门诊,17块。第二次挂号,选了个专家门诊,30块。第三次挂号,选了个教授门诊,300块。
三个医生诊断的时间差不多,在单位时间内,为什么教授的时间更值钱?
一个学生从他成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起,到他评上教授,最短也要十几年吧。这一路上,为了专业成长,投入的时间,花费的精力,以及交的学费,都可以算作出卖单位时间的成本。
教授在单位时间内300块的挂号费,是教授在成为教授的过程中投入的巨大成本的外部显现。
在某个医学领域里,教授之于普通医生,就像黄金珠宝之于其他普通金属,都是稀缺资源。黄金珠宝的价值高于普通金属,和教授的价值高于普通医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商品中投入巨大的成本,会使得商品售价激增。
稀缺商品的售价比普通商品售价高,剔除人为控制的因素,稀缺资源的高额成本是主要原因。国内的垄断行业,比如通信石油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即是人为控制的结果。
你在街边买一瓶矿泉水只要两块钱,有一天,你去游玩,爬到了一座高山上,口渴难耐之际,刚好有人卖矿泉水,你兴奋地跑过去,拿了一瓶矿泉水就喝,回头小贩向你要十元钱。
你诧异的说怎么那么贵,小贩白了你一眼,说我汗珠子摔八瓣儿从山底挑到山顶,不就想赚这个辛苦钱吗?你一想,有道理啊,说大伯给你20,再给我拿一瓶。
普通医生就是街边的矿泉水,教授就是高山上的矿泉水。经过千辛万苦,教授从山底下来到了山顶,所以他的价格就比在山下时高了许多。
大伯年复一年的工作着。有一天,他想,我如果从山底下修条水管到山顶,不是比现在更省事更赚钱吗。如果有一天,我把输水的管道建好了,我躺着就能赚钱。
大伯一边做着从前的买卖,一边开始修建管道。工作很艰辛,因为他的工作量增加了。除此之外,还有别人的嘲讽,他们说,你现在做的这个工作不是很好吗?赚得又多,又没人给你抢。为什么还要去做那样费力的事呢?
他不管别人的说辞,一点一点的做着,一天一天的做着。终于有一天,他建好了管道,他再也不用费力地从山下往山上挑水。他惬意地坐在水龙头旁边,不用那么费力,赚的比以前还多。
这时候的大伯,已经进化到教授这个阶段了。
世上如果有做少得多的事情,往山上修水管就是其中一项。所有做少得多的事情都遵循着边际成本递减的原则。所谓边际成本递减,就是随着使用某项产品人数的增多,会逐渐摊薄产品的成本。
你能举出一些边际成本递减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