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
世间难得安逸,沉默自是一种岁月的积蓄;任何言语都不能将情绪淋漓尽至地表达,不如止语,把一切看在眼里,让无声的微笑来代替。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又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一切唯心造”。
无言是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着;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想想,争辩会有什么结果?争不过,徒增烦恼,争赢了,又如何……
学会无争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音,他又何尝真正认可你的观点?
我们热衷争论是非长短是因为自我内心深处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
禅,似乎太难得 昔日灵山会上,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言语道断,以心印心,当下相契 见花微笑,有笑花开
一朵花、一个微笑之间,便有禅
佛还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礕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一切语言本是戏论,执相而求,谬以千里。所以,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不争不辩,无语无言。是非对错,过眼云烟。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而,止语悟禅。
禅在哪里? 提起禅,我们便会想到深山古寺,有禅师闭目端坐,安然入定的情境。又或是想到静谧、清凉的禅寺之中,香炉里散发的轻烟白雾与悠扬浑厚的钟鼓声交织一片的禅意。
生活在车水马龙、高压节奏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开始感受到巨石般的生存压力,厌倦了如蝼蚁般的奔波劳累,渴望回归简朴自然,寻找禅意的生活。 于是,有人撇下了工作和家人,远离尘嚣,到那终南山上,寻了一处空屋,自此过上了田园山居日子;有人四处奔波,至寺院拜访大德禅师,只为求得一个修禅法门;也有人终日诵经打坐,盼望那顿悟的时刻......
过去的禅师常道: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禅不是高高挂起的牌匾,禅体现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直面当下,保持内心的觉知而不执。
禅 有如专注泡一壶茶,细闻淡雅茶香,心无旁骛。禅,就在这里。 又如起身行走,在每一个步伐里,感受均匀柔缓的呼吸,止语、静心、前行。禅,就在这里。 再如那每一个情绪起伏的当下,观照心中喜怒哀愁的变化,念念分明。禅,就在这里。
禅在哪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不在禅堂里,也不在书本上,禅就在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