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图片,这台收音机也是有年头了。听老爸说这也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当时爷爷的好友告诉爷爷甲马营镇(距我们家二十多里路)上进了四台收音机,下了班老爸带着票骑自行车从县城(距这镇上三十里路)赶到那里买回家的,当时花了四十四元,而爷爷当时的工资是每月四十二元,爷爷也是豁出去了。据说这是这个厂家生产的最后一批木壳收音机了,(可以放五节一号电池)后来再生产的都是塑料壳的了。
那时候人们的业余生活匮乏,偶尔有电影放映队来村里放场电影,再后来家家按上了小喇叭,但也只是中午晚上播一小会儿,或者下个通知之类的。当收音机出现的时候,着实让人们欣喜雀跃,欢呼鼓舞!收音机真正的连接了外面的世界,内容丰富多彩,新闻,京剧,相声,歌曲,小说,评书⋯⋯,一下子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妙绝伦,精彩纷呈啊!
而最吸引我们的是连载评书的广播,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岳云传》、《红楼梦》,那高亢洪亮的声音,铿锵起伏的声韵,犹历历在耳⋯⋯,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听的如醉如痴,单田芳的《白眉大侠》,那带着沙哑的嗓音印象深刻,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更是讲的维妙维肖,出神入化……那时候的一大景象是无论中午晚上,放学的学生,收工的百姓,下了班的工人都雷打不动的守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的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美妙的声音,仿佛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那些个真实的场景中⋯⋯
我的老家管收音机叫“戏匣子”,我想这个叫法不只我老家吧,其他地方也有吧?因早期广播里以这些戏曲曲艺居多,听书听戏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一大传统,这小小的“小木匣”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的快乐也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尽的⋯⋯
这“小木匣”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怀念,感动与温暖⋯⋯,这小小的“小木匣 ”带来的欢乐时光是我们记忆里最美的时光……
其实直到今天,随着收音机的样子与功能越来越多,它还是我们的父母的最好的解闷消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