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小时候,我们总是很在意“他人”,长大后,我们只想“自在”。

明远班级进行一个“阅读分享会”的活动,老师反馈他“紧张到说不出话”,可在家,练习得也还挺顺溜了,怎么就说不出话了呢?

我问原因,明远支支吾吾,说怕别人笑话他我讲的内容,太幼稚。

好吧,小时候,我们都怕。

怕一张嘴,就暴露了无知、轻薄、不知事务、没有洞察,恨不得一开口,满嘴跑的都是能唬人的专业术语、听起来特别高深,特别有文化、有内涵,吸引周围满是崇拜的小眼神,自足、自满、自信爆棚。

我们到底怕什么?又在渴望什么呢?

当然是怕嘲笑,怕不被认同。而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没有认同并肯定自己的能力,或是我没有认同自己,需要别人的肯定。那就是我没有自信。我渴望别人的认同却极其没有底,所以紧张。

还怕做不好或做不完美,丢了面子。来自于对好或是完美的苛求,或源于周围的人的期望、压力,或来自于自我的要求和渴望,总之,它变成了压力,继而转化为紧张的情绪。

无论我们在怕什么,最终都源自于我们的渴望与他人相关,他人的认同、赞许、鼓励、钦佩、崇拜……

如果抛开他人,或许就没有紧张的理由了吧。

如果只为表达内心,说我所想、想我所说,周围人的反映不重要,只求表达,便不必紧张。

深刻与否、内涵与否,根本也不重要了——如同一个人看风景,看蓝天白云、看花开摇曳、看鱼翔浅底、看人前嬉戏,无所谓高低;如同看戏、看人生跌宕、看做念唱白、看服饰装配、无所谓深浅;看到的皆风景,入心的皆学问。

只是,我们总会经历一个从在意他人到只想自住过程,没关系,长大总是要慢慢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仲夏夜半起颠狂,榻如炕,背流汤。坐卧难安,星汉探参商。蛙燥虫鸣徒寂寞,朝南望,忆娥皇。 高楼灯暗入眠乡,叹穹苍,自...
    悦竹弄藻阅读 3,021评论 6 6
  • 今天gege头痛下午请假回去休息了,下班给我电话,让我顺手买鸡尾酒,又拐去买红枣,原来是为了拖延时间,回来看到这一...
    芒果街的记忆阅读 1,599评论 0 0
  • java的设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5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JokerJin阅读 5,646评论 0 0
  • 最近感觉是瓶颈期,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想的太多,之前跟你去世界之窗,师父想看你,我没有让你上楼,说实话我不知道我怕什么...
    于你铭记于心阅读 1,7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