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七七烽火 筑党建新篇

        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划破北平夜空,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悲壮序章。这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殊死搏斗,不仅淬炼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更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留下深刻启示。回望烽火岁月,那些镌刻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密码,恰是锻造新时代坚强党组织的珍贵火种。

        守信仰如磐,铸忠诚之魂。卢沟桥的枪声中,无数共产党人高举信仰旗帜奔赴战场。八路军战士左权在太行山区转战五载,用生命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东北抗联战士杨靖宇孤身战至最后一刻,以钢铁意志诠释信仰的力量。新时代党建工作需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精神灯塔,通过沉浸式党史教育唤醒红色基因。某基层党组织打造“行走的党课”,带领党员重走平西抗日小道,在崎岖山路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有的单位开展“抗战家书诵读”活动,以泛黄信笺上的赤诚文字,让党员触摸信仰的温度。唯有让信仰之光照亮每个党员的精神世界,方能铸就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聚团结伟力,汇奋进洪流。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钢铁长城般凝聚起四万万同胞。从延安窑洞的战略决策,到淞沪会战的血肉长城;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到百团大战的破袭锋芒,正是团结的力量改写了民族命运。新时代党建工作同样需要激活“团结基因”,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在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基层党组织统筹政府、企业、乡贤等力量,将“脏乱差”的乡村蝶变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党员突击队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携手筑起安全防线。事实证明,当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就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承担当之志,扛时代重任。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冲锋在最危险的前线。赵一曼在酷刑下坚贞不屈,焦裕禄在兰考治沙中鞠躬尽瘁,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一代代党员用行动诠释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担当精神。新时代党建工作更需将这种担当意识融入血脉,锻造攻坚克难的硬核能力。在科技“卡脖子”领域,党员科研团队夜以继日攻关,推动国产芯片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驻村干部扎根田间地头,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产业兴旺新图景。唯有让担当成为党员的鲜明底色,方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