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大刚报》传奇

作者:陈新代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原汉口一份《大刚报》,还真是有些来历,它经历了抗日战争日冦的轰炸,也经历了国共战争的变迁,又经历了中共机关报的沿革,和邻近的九江也有关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报纸呢?

《大刚报》筹备于河北的保定,因战争的爆发,把好不容易收买的印刷机器全部丢光。来到郑州,抱着稳定军事,必先稳定人心,必须有一个报纸的信念。重新筹备,终于在1937年11月9日,把《大刚报》创刋了。可是冬过春至,日冦大举进攻。郑州危急,报纸转至信阳出版。秋季,敌人攻势转向华中,报纸又流亡武汉、衡阳。在衡阳,形势终于稳定了一段时期。当时在西南各省,只有这家大报,日销三万余份。机器转动,日夜不停。

但在1940年秋,日机开始了对衡阳的大轰炸,经理部、编辑部被烧,机器被毁。报纸同人有百余人,全体决议在报社困难期间停止发薪,继续出版。他们在焦土上收集好散乱的铅字,又掘出仅剩的一部四开印刷机,次日天亮,《大刚报》继续与读者见面。20天第二次轰炸后,还在报上套红印了“至大至刚。愈炸愈奋”8个大字。

三次长沙会战与常德会战,《大刚报》均设法托空军投送报纸到前线,将士们知道后方如此赞誉他们,更加奋勇。据一位参加常德会战的排长说,他们曾因读到报纸的鼓励,发起反攻,夺回常德西门。

报纸还举办过义卖献金活动,1938年义卖献金占全国第二位。1942年第一架滑翔机,飞翔在西省各省上空,就是《大刚报读者号》。他们还怀念着尚在敌后的半数同胞,举办了敌后航空版八开小报,每周一期,托中美空军敌后投送。

在衡阳安定了6年,日冠进犯湘桂。1944年6月23日,衡阳外围发生战事,在两天前的6月21日,《大刚报》才撤离停刋,是衡阳撤离的最后一列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载看他们数年经营的印刷机器等物。

报纸撤到柳州继续出版了55期,又在10月15日撤到贵阳。“不能再退了”,他们经历千辛万苦,辗转流离,终于熬到了抗战胜利。胜利后,《大刚报》除总社外,另在汉口新增一个分社。

分社发行汉口版《大刚报》,1945年11月9日刋出,发行人毛健吾先生满怀感情地在首发版上撰了一篇《苦斗八年》的特写,记述了他们不平凡的经历。

其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和国共改朝换代时期,《大刚报》一直坚持发行,发行人由毛健吾换成刘人熙,笔者关注到武汉解放前后它的报导。

《大刚报》在1949年5月16日以大标题报导“国军昨日放弃武汉”,并全文刋载了武汉区守备司令鲁道源15日下午7时的书面告别谈话。鲁氏说:“本部奉命守备武汉,两月以来,承地方父老协助,得收圆滿效果,无任感戴。匪屡来犯,均都击退。现本部奉命作战略转进,武汉放弃。临别在即,不胜依依。本部走后,地方治安由地方警察机关及人民自卫总队负责。尚望各安生业,勿自惊恐。”

鲁氏这篇告别谈话,充满无奈和官样文章,一败涂地了还说“战略转进”;逃走匆匆了还讲“不胜依依”;自己都顾不了还要百姓“各安生业,勿自惊恐”。且看仅过一天,次日的《大刚报》又是怎样报导的吧。1949年5月17日,它刋登了一篇特写《汉口解放记》,载“中山大道各重要街道口,人群都堆成了小丘……已经有一部份先头部队正在进城,两旁的群众挤得只留下一条仅容单行通行的道路,男女学生唱着欢迎的曲子,扭着秧歌,把昨日听到白匪破坏建设的炮声所引起的愤恨和忧闷,都溶化在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欢欣和希望里。” 一日之隔,用词由“国军”变为“白匪”,由“勿自惊恐”变为“欢欣和希望”。这是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九江作为邻近武汉的大码头,《大刚报》其时对九江有什么报导?它在1949年5月19日刊载了《我大军解放了九江》的消息:“人民解放军十七日下午解放长江中游重要的战略城市和商业城市九江,守敌南逃。九江古名浔阳,为江西省门户,北临长江,南经南浔铁路通南昌,城南庐山的牯岭,为著名的避暑胜地。” 短短的一段文字,刻画出当年九江的重要性。而在两天前的5月16日,它还引用了“中央社15日电”,说“九江、丰城无变化。” 战事变化之快,是报纸记者们不可测的。

解放后,《大刚报》仍逐日出版,直到1951年12月31日停刋,在报头上登出启事,该报攺组为公营性质的市级党报《新武汉报》,于1952年1月1日继续出刊。

在武汉解放后不久,曾由中共华中局出版机关报《长江日报》,该报于1945年5月23日创刋,报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至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长江日报》于12月31日终刋,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经过多年发展,《长江日报》成为全国中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強的城市综合性党报,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城市机关报第一方阵。

九江民国时也有不少报纸,其中的《型报》亦经历过改朝换代时期,解放后,也由私营接管成为《九江日报》。但是,却没有《大刚报》那样的传奇和经历。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临近之际,《大刚报》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及后来与《长江日报》的关系,值得我们加以了解和关注。

作者像

【作者简介】

陈新代,江西九江人,工商银行退休干部,政协浔阳区文史研究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