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涉及到利益,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复杂,最近评选奖学金的事件也印证了这个真理。
往年学业奖学金覆盖率为90%,今年取消了校奖学金之后,覆盖率达到100%,每个级别的奖金也轻微上调。
一等12000(2人),二等10000(4人),三等6000(13人),对于7000的学费以及额外的住宿费来说,大家都想争一、二等。
同时,评分细则也做了修改,个人认为比较合理。
研二要求:学习成绩占50%,德育和社会工作占30%,科研成果占20%。
研三要求:学习成绩占20%,德育和社会工作占30%,科研成果占50%。
学习成绩取平均分,不同分数对应不同的档次,个人认为采用学分绩点更好,区分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专著、论文、软著、专利、获奖等,根据所属级别和作者的顺序相应地加分。
德育主要由班主任给出,这部分容易出现不公平的问题,毕竟班主任对大家了解不多。还好平时被老师叫去做了些苦力,可以有加分的理由。如果班主任没有记录,最好还是提前找班主任说明,我就这样做了。
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学生会干部,班长,团支部、党支部干部等,我认为也包括参加会议、讲座、志愿者等之类的活动。其实真的有必要去竞选管理者,不仅可以锻炼能力,在诸如此类的事上也会有一定优势。
有时候真的不能道听途说,奖学金评选很黑暗,挂科也能拿奖学金等等。
别人能拿奖学金,必然根据评分细则有相应的成果,不管人家是不是水的,成果摆在那里,我们真的没理由去指责什么。
挂科也能拿奖学金,其实是学科老师对学生的仁慈之举,这件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懂得感激。
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能道听途说,妄加评论。被人恶意打小报告,还会影响人际关系。
终于尘埃落定了,排名第四,获得二等奖,大体还可以接受。
第一名因为成绩的优势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也凸显了成绩的重要性。
第二、三名社会工作占尽了优势,这也是我想诟病的地方,既然是社会工作,为什么要求是在学校担任的职务?参加学术讲座,做志愿者等等真正接触社会的活动就不算吗?
至于德育成绩真是看老师的心情和自己得运气了,虽然影响不大,但细节见公平。如果不能做到公平,设置德育这项又有何意义?建议班主任老师平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否则德育可以取消,或者对大家同等对待。
最后,今年能拿二等奖,归功于参加了一个国家级比赛并获奖。
明年真要拼真刀真枪了,部分人发的专利明年很可能就有效了,这个占的比重还是挺大的,要想拿一二等,关键还是高水平论文,如果有专利、软著、竞赛获奖会更有筹码。
设个小目标,争取发核心期刊,为了毕业,为了奖学金,就是这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