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都想成为国王和王后,过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专人伺候,吃最好的食物,住最好的房子,满足更多性欲,而这些东西很大一部分是童年时代能享受到的,所以,人们很难放弃童年时代,总希望可以保留童年时代支配父母的那种生活。
2、
没有“天赋”这回事,人们认为是天赋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刺激条件而形成的反应。而那些被称为“遗传”的素质,大都是在摇篮期就接受了训练。
3、
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刺激-反射的方程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积累刺激-反射的数据资料,建立刺激源数据。华生的SR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完全是以刺激与反应的术语进行解释的。他不考虑有机体的内部状态,认为这一部分是不实际的。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射,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射。他提出学习的基本规律:1、探寻有效刺激。2、刺激可以被替代。3、反射也可以被替代。华生的理论源头是巴甫洛夫。不过,巴甫洛夫用狗做试验,华生用婴儿做试验。40年代,维纳在此基础上思考:既然这刺激-反射在有机体里有,能不能抽离出来放进机器里呢?他就提出了机器学习和机器繁殖的理论,成为信息时代之父,奠基了今天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他们都否定弗洛伊德。不过,华与华方法从运用潜意识的超级符号开始,结合丰田生产方式的持续改善。我想大野耐一也是个百分百的行为主义者。王阳明呢?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他也是偏行为主义的。知行合一是行为主义,致良知则是要把被环境混乱刺激习来的混乱反射,回复原初的刺激反射。
4、
华生1908年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系主任,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1年进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1924年任副总裁。他是行为主义奠基人,也可以说是史上最有学问的广告人。研究行为主义对华与华来说有三大意义:一来他本身是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可以指导我们的创作和管理;二来是说服客户接受华与华方案的理论武器,一切以消费者的行为反射为决策依据;第三,行为主义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营销的未来。对巴甫洛夫、华生、维纳和斯金纳的思想,都要进行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