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览全书,不仅是习练太极拳的感想与体会,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一般的参悟与梳理,而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的心得。太极拳已流传数百年,它将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完美结合,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安源君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抽茧剥丝,将祖国医学、经络养生、运动理论、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集结一体,形成了具有从实践到理论研究高度的新成果,开辟了太极养生研究的先河。太极拳作为一种包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太极拳运动存在着神秘化、玄学化和简单化、体操化的两种极端倾向,造成或者玄妙无比、高深莫测,让人难窥蹊径、无法习练;或者等同于一般的肢体锻炼,达不到应有的健身养生效果。此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梳理了太极养生运动的正确路径,集科学性、大众性、实用性为一体,把太极拳的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一部驱动、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太极拳实践创新发展的大作。
太极拳是中国最古老的健身养生术之一,它融汇国学之精华,特别是《易经》、道教和《黄帝内经》之理,形成了独具汉民族特点的竞技和养生文化形态。首先,太极拳来源于《周易》。《周易》的核心是阴阳理论和太极学说,它利用统一的、进化的、互补协调的观点对待万事万物。太极拳的创编者和后来继承者,正是在这种“太极阴阳”学说的指导下,来构思太极拳动作中的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为根、快慢相间、内外兼修等一系列运动理论,以到达人体一系列对称的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通过稳定重心来增强人体劲力的随遇平衡。其次,太极拳内丹内转功法浓缩了道教养生术的精华。它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气血、经络、津液畅通为宗旨,以运动锻炼内分泌、性腺为重点,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及身心性命相平衡的目的。 再次,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动和中医的经络学说完全契合。它要求拳式动作不论大小、快慢、开合都要走螺旋式的运动形式,使人体从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论脏腑、肌肉、韧带、关节,从身体中枢,以致无微不至的毛细血管都在非顺即逆的反复旋转中运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1、缘起周易。2、内丹内转浓缩道家养生。3、螺旋缠丝运动完全契合中医经络学说)
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最终达到“形体保养、形神共养、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的医、道、儒、佛、武等诸家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养生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实践,并相互渗透、融合,使养生文化灿烂多姿、异彩纷呈,其中孜孜以求、最有成就的当属道教。道教乐生恶死,把长生久视、羽化登仙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炼养方法,并吸取外来佛教、印度养生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家多渠道、多层次的养生体系,包括导引按摩、吐纳行气、意念修炼、辟谷断食、内丹周天、滋补服食、香汤沐浴、起居摄生、房中养生、指印符咒等十大类,具有动静兼备、内外结合的特点,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以“技”为根本宗旨的武术气功,道教气功更富高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在中国古代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并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
以太极拳为主体的太极养生是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养生学中的瑰宝。它运用无极和太极的理论观及阴阳五行学说、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之规律和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道教内丹修炼之法,而形成了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竞技和养生特点,是武与道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