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原理】 【要点】 【世界观】
货币的源头:分化媾和时的价值交换
货币的源头是哪?有的答案是实物的贝壳、石块,也有的答案是以物易物。上述两者是货币的形式之一,而不是源头。
基于递弱代偿假说来理解货币的源头。
万物一路生存度下降,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限度,它需要提高自己的自由度,以猎取更多能量。提高自己的感应度,以感知能量来源。自由度和感应度的提升,代偿了缺失的生存度。这是递弱代偿的基本推论。
为了提升自由度和感应度,物质会分化再媾和。
宇宙太初,当“一”分化为质子和电子,一个质子与一个电子双方以电荷互相感应对方,从而媾和成氢元素,达成一个更稳定的结构,达成基本的求存。
单独一个质子或者电子是一个不稳定的机构,它们有强烈结合彼此的需求。换句话说,质子对于电子来说有价值,电子对于质子来说也有价值,在媾和的同时,它们完成了价值交换。
价值交换是为了达成基本生存,在物质初现时已经开始。
最早最原始的生物,只有一个嘴和一个菊花,中间一根管子,过滤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它没有大脑、眼镜、肺、肝脏等一系列器官。
存在度一路下跌,它必须要把下跌的存在度补偿回来。于是,细胞开始分化后出现新的功能,来提高感应度和自由度。例如,发展出了膜,用以感应周边环境中的物质,可以呼吸和排泄。发展出了纤毛,于是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扩大了活动半径,能找到更多营养物质。
新出现的器官或功能,都与原有的系统媾和,让生物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出现肌肉系统,为了更好地控制生物体,运动或捕猎;形成完整的消化系统,能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他系统的基本运作;出现排泄系统,排出对生物体不必要甚至有毒害的物质;神经网络形成,让生物体能更好地协调所有系统的工作,同时它也需要其他系统来提供必要的营养。
每一个分化后出现的新系统,都能与原系统完成价值交换,一起代偿下跌的存在度。
在生物学中,这种关系被称之为共生。俄罗斯生物学家在20世纪提出的共生起源理论,即两个细胞结合构成一个新的细胞,解释了真核生物的起源。
共生关系不仅在细胞层面,在生物层面更为广泛。花朵用色彩和芳香吸引蜜蜂,用花蜜与蜜蜂作交换,蜜蜂帮忙传播花粉。鲨鱼为鮣鱼提供保护和食物,鮣鱼为鲨鱼提供清理寄生物。人类为肠道微生物提供食物,人类吸收肠道微生物的次代谢产物。
分化再媾和,是万物一系演化中不断出现的现象。而分化后的物质或物种,要发生媾和,必然会有价值交换。
注意,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看似不重要,实则非常重要的两个结论:
1、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分化后再媾和,才有交换。
货币1.0:能量
生命单体开始向更复杂的方向进化,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分裂出两个方向。
一是自养功能增强而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菌藻类植物,成为植物界的源头。光合作用的能力让它直接“食用”太阳能,在那一动不动也不影响生存,在生态学中被称之为自养生物。
二是自养功能退化,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增强,进化到单细胞原生生物,成为动物界的源头。这一类被称之为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提高了感应度,竟然能用光和二氧化碳为自己生产能量,也就是糖。然后拿糖与昆虫做交易,把自己的种子和花粉传递到远处,以获得了自由度。
异养生物自身发展出精密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应器官,以及更强壮的肌肉和四只,这两者使得异养生物的感应度和自由度大大增强,能在更广的范围狩猎捕食。
自养和异养作为一系分化的两者,也会重新媾和,媾和时必然发生价值交换。
这两类生物的价值交换用两个公式就可以阐明。一个叫做光合作用,一个呼吸作用。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糖和氧气,是异养生物的基本生存资源。异养生物出售运输能力,帮助自养生物传递种子或花粉,同时也出售二氧化碳,作为自养生物的食物。
生物共生关系中的价值互换,本质上是可以看做能量互换。能量和货币一样,都具有流通的属性。货币的单词是currency,本身带有流通的意思。
这样的跨物种贸易,在人类文明到来之前,是地球上的常态。
在这里,依然能看到两条结论:
1、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分化后再媾和,才有交换。
第二条结论,可以带入一个词汇,叫做协作。协作的本质,就是分化后再媾和,所以:
有协作,才有交换。
货币2.0:债务
债务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实物货币。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人数不过150人-200人,完全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个人数上限就是邓巴数——
邓巴数: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这个数字是由几百万年进化决定的。至今,我们的大脑依旧如此。在熟人社会中的,没有陌生人这个概念。
在一个都是熟人的部落里,协作必然会有价值交换。但若一方提供了价值,另一方并不能马上偿还怎么办?那么无法偿还的一方就先欠下了债务,日后再还。
换一句话说,一方用债务购买了另一方提供的价值。就像父母与子女间,子女用债务购买了父母早年的抚养,子女成年后,父母手中的债权可以购买子女的抚养。亲人、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一个新的债务一旦发行,就会随着交换行为在熟人社会中流通起来,构成了熟人社会中的信用体系,每个人都会牵扯进来。
债务,就是流淌的货币。
在实物货币制度发明几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就已经出现了有息债务,显赫家族中的人甚至会用白银、大麦等商品作为度量,来计算债务的价格。
债务的发行,意味着个体之间能有更广范围的协作,提升了人类物种的自由度,代偿了一部分下降的生存度。
为什么这么说?A吃不饱饭,他的亲人B有足够的粮食,如果A不发行债务并给B欠下了人情债购买粮食,A就可能饿死,而B多余的粮食可能坏掉,没有产生更大的价值。
所以,债务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有其进化上的意义。《合作的进化》这一本神书,通过计算机程序博弈,发现了最优而没有之一的合作策略是:一报还一报。这个策略在自然界与其他策略的博弈中胜出,使用这个策略成功进化至今天的物种,必须承认并认可债务,才会有一报还一报。
为什么我们会说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如果一个人丢失了信用,他将无法发行债务。债务就是有价值的货币,丢失信用,就相当于丢钱。所以,一个人若信用破产,他的资产也将付诸东流。
债务就是货币,这个结论在今天也成立。
再补充一点有关债务的推论。
在熟人社会中的债务交换,是礼物经济的基础。礼物,常常被用来偿还熟人之间的债务。而在陌生人社会中,债务交换都是用实物货币完成的,你到KFC给了纸币,换来了一个汉堡,你和KFC之间的债务关系就两清了。
但在熟人社会不是这样的,礼物既可以用来偿还债务,也可以用来发行债务。例如,A主动给你赠送礼品或提供帮助,你就知道,A是有事相求。由于熟人之间的人情债务无法量化,参与者永远没有债务关系两清的那天,因为算不清楚,对吧。
如果能算清,那么也就不是熟人社会了。熟人社会意味着关系的长期维系,那么,无法量化的债务,才能让债务交换无限循环下去。
所以,在熟人社会中,保护好个人的信用,就跟保护个人的资产一样重要。
货币3.0:实物
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具有虚构事物的能力。
这和货币有什么关系?
既然拥有了虚构的能力,人就能摆脱眼见为实,虚构和想象实物背后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由于拥有虚构的能力,用一个实物来象征债务或者物品价值,就成为智人区别其他物种的显明标志。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蔬菜、动物、粮食等商品都发挥了原始货币的作用,人们拿来以物易物。同时,这些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但以物易物极其不方便,因为在交换物的价值上,双方很难达成一致。你养的牛给足了饲料,他养的牛缺斤少两,两者的价值肯定不同,能交换的物品价值也不同。
又例如,用小麦或者蔬菜来充当原始货币,这些商品不易储存、携带、运输,放久了还会耗损,能兑换的价值肯定是减少的。
所以,人们就开始寻找耐久性更好、不易腐蚀、方便携带转移的物品当做原始货币。手斧、贝壳、石块、陶制品,是硬货币的早期雏形,它们都满足耐久性更好、不易腐蚀、方便携带转移的特点。
货币的承载物越来越便捷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你每次交易,总不能随身扛着一头牛当货币用吧?
货币的形式继续迭代,金属铸币就这样登上历史舞台。
金属币的出现,使得货币的流通变得更加便捷方便,再一次提高了人类的自由度。
试想,如果没有货币,一个人想从A地搬到B地,他如何转移财产呢?他的财产是在A地的房子,他不可能把房子运到B地,是吧?他应该在当地卖出,带着换来的资产去B地,如果这些资产是牛、羊、粮食,在没有物流的时代,这依然不现实。最好的方法是,把房子换成金属币,他直接带着币就走,非常方便。
这个例子可以很具体地说明,为什么金属币的出现能提高人的自由度。
不仅如此,人类在协作上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强。在没有实物货币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依靠熟人社会的债务体系来协作。有了实物货币,人们就可以离开原有中心化的熟人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之外的陌生人进行协作。
就像你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个外卖,餐厅的厨子为你做饭,服务员为你打包,外卖小哥给你送上门。你们彼此之间并不认识,你要发行债务,需要对方完全信任你,所以陌生人之间无法靠债务流通来协作。但你有货币,用货币替代债务来交换价值。
货币塑造的关系网,不再像债务循环那样无法结清,每个人的价值交换行为变得更为自如。
实物货币是一种民主化的力量。
软货币
为什么你手上的100元毛爷爷纸币值钱?这是因为我们群体共同想象,我们都对它值100元这件事有信心。
纸币是怎么出现的呢?以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来阐述。
在纸币出现之前,一个富人赚了很多钱,这些钱的载体都是黄金,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储存黄金。
一种选择是放在国家的铸币厂,但由于国家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总是需要更多硬货币来填补,所以放在铸币厂的货币很难保证不被征用。
这样的储蓄需求孕育出了早期的私人银行,富人把自己的财富储存在他信任的个体处,这个富人需要用钱时,只需要写一张支票,收款方就能拿着这个支票去私人银行那取黄金。
后来人们发现,这一张存据本身就具有货币价值。
如果可以换黄金,当然也能拿来换商品,不是吗?这一张纸,不就是钱本身吗?
还是因为智人具有虚构事物的能力,越多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纸币的货币价值。相比硬货币,纸币的优势更为突出。携带起来比硬货币更方便,计量只需要在上面印上数字,而不用像硬货币那样要承重看纯度。
统治者也不会放过软货币。将纸币的发行权掌握在手里,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经济目标。印钱,可比挖金属来铸币,成本低太多了。
硬货币就是如此向软货币转化的,所以一开始,纸币的价值锚定在黄金上。有多少价值的黄金,发多少价值的货币,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制度。
没有黄金锚定的纸币,更容易被印刷出来。印钱比税收容易太多了,但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100元的纸币,一年后的购买力可能只有96元,即使纸币上写着100元。所以,增发货币,相当于隐蔽征税。任何人的纸币资产,都是在逐年下降的。
纸币不仅可以通过印刷生产,也可以通过信贷“生产”。
假设a在A银行存了100万,A银行留下10%作为准备金,把剩下的90万贷款出去。b从A银行借了这90万,存在了B银行上,其中的9万做为准备金,剩下的81万又被贷了出去。于是,abcd这些人帐户上的总额加起来,可能会超出1000万。
假设纸币是一个物种,你会发现,它的唯一目标就是复制自己。在纸币的生命历程中,以纸币为基础的银行金融制度不仅让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也展示了它对于经济潜在的危险和破坏性。
货币从债务的形式,走向硬货币再转向软货币,货币这个物种本身也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拥有了更强的能力和活动范围。
这一路都伴随着人类自由度的大幅提升,让人类的范畴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再走向更多个体数量的一国社会。
对比我在本系列文章开篇时对货币演化给出的结论:
1、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有协作,才有交换。
第二条结论依然成立,但第一条结论就有一些微妙了。今天,个人创造的价值依旧属于个人,但对应的货币价值却不属于个人。因为,一旦一个银行倒闭,或者它的系统完全瓦解,你的钱也就消失了。一旦法定货币被认定为非法,那么也就不值钱了。在历史上,这样的事发生过多次。
货币中心化结构的反脆弱性很低,在这样的自然选择下,货币会如何演化呢?
变成一串自由的代码。
这就是货币的下一代形式,数字资产。更便捷、更易流通、更自由。
货币4.0:数字资产
这里首先需要跟大家区分一个概念,数字化货币和数字资产。
如何让一个信息在更广的范围内分享、传播,是第一代互联网TCP/IP协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建立在TCP/IP协议上的互联网,被称之为信息互联网。
数字化货币,就是你微信钱包和支付宝里的钱。本质上,它只是代码中的数字而已。我给你转100元,实则是我发送了一个信息给中央服务器,服务器确认后,我这里的数字减去100,你那边的数字增加100。本质还是信息传递,这样的货币是数字化货币。
信息互联网能解决复制、粘贴、分享的问题,但解决不了转移的问题。
什么是传递?我知道了一个八卦,告诉了你,但我依然拥有这个信息,这是传递。什么是转移?我把这一瓶汽水给你,你得到了汽水,而我没有了汽水,是转移。
你会发现,在信息互联网中,货币还不能转移。只能靠信息传递,通过数字加减完成。
货币的转移,当然不能被复制粘贴,不能随意篡改,不能被他人半路截胡,双方还得有信任的基础,防止被骗。在信息互联网上,这样的转移看似很难。
货币不能在互联网上转移,那么货币象征的价值(房产、股权、金融衍生品等)也无法转移。
区块链,彻底解决了货币在互联网上转移这个难题。
货币与区块链
分布式、去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五大技术特征。参与者之间不必互相信任,就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转移。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过去的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而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互联网是价值互联网。
价值既然可以能如此传递,货币这么热爱自由的物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杀手级的应用,越来越被大多数人认可。比特币不仅有货币应有的特性,还拥有过去的货币不具备的特点。
一是总量有限,一共2100万枚,所以注定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永远不会有增发,也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二是它完全不依赖任何中心结构,具有较高的反脆弱性。传统银行一旦倒闭,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你存在银行的钱就完全蒸发了。
三是更为自由,炒过美股的都知道,把资金赚到美股帐户有多么麻烦,更不要说全球跨国贸易中极其繁琐的财务流程,还有非常高的手续费。
而比特币的交易,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矿工费极低,这使得人们之间的价值交换成本变得史无前例的低。价值交换变得更为容易,意味着协作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四是我在本系列文章开头提到的,价值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比特币再次让货币实现了这一点。今天,你的纸币并不属于你,它所在的银行或机构如果消失,这些钱也就没了。而比特币,只要你不搞丢私钥,它就只属于你,唯一而稳定。
总结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它的形态分别经历了能量-债务-实物三个阶段,开始走向数字资产。
在能量阶段,个体与个体进行价值交换,但没有产生群体协作。
债务阶段,人类能在邓巴数字的群体范畴内协作,依靠债务构建起的信用网络,灵长类群体协作的效能被释放出来,人类现代文明得以萌发。
实物阶段,人类依靠虚拟的故事和共同相信的纸币,产生了超越邓巴数的协作,从邓巴数的小型熟人部落走向超级部落,成为了地球的超级物种。
下一个数字资产阶段,人类可以摆脱信任的束缚,从而协作范畴从超级部落扩大到全球。今天的跨国协作,更多是组织与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而区块链不仅让货币去中心化,还会让组织去中心化,分化后的个体将登上全球协作的舞台,更大的协作效能将会被释放出来。
因为,数字资产让货币回归到了它的原点:
1、让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分化后再媾和,才有交换。
货币每一次形态的进化,都伴随着人类整体的自由度提升,更高的协作效率、更广的活动范畴。
数字资产也完全符合这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