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洪涝灾害给各地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挑战,库防[隶属库守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作为应急救灾和民生物资全产业链创新者,深知自身责任重大,我们不仅关注防汛应急服务,还致力于市民应急自救服务,力图通过公益行动和科普防灾知识传播,为政府客户、企事业客户、城乡居民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保障。
近期,全国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我们相信,防灾减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将持续更新针对“七下八上”防汛战的系列科普——“七下八上”防汛战:关键时刻的生存指南。本篇为该系列的第一篇。
一、2024年上半年的自然灾害情况
2024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洪涝灾害给各地带来了严重影响。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上半年全国共有3238.1万人次受灾,322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31.6亿元。其中,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导致1434万人次受灾,230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我们,防洪防汛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7月12日,国家应急管理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宣布自今年7月16日起,全国就要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
2.1 什么是“七下八上”
气象上,“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有时候“七下八上”的“在岗”时间也可以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后半段,大约一个月。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会进入一年中降雨最为集中的时期,通常伴随着较大的降雨量,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2 “七下八上”为什么是防汛关键期
“七下八上”成为防汛关键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降雨量大:在这一时期,受夏季风的影响,降雨量通常较大,且降雨强度高,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降水。
2、气温高:七月和八月的气温通常较高,这会导致降雨过程中水分蒸发加快,进一步增加了降水的总量。
3、地形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地带在强降雨下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4、河流水位上涨:由于降雨集中,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容易超过警戒水位,引发洪水。
5、城市排水压力:城市排水系统在短时间内难以承受大量降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6、农业影响:这一时期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过多的降雨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农业减产。
7、历史经验: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这一时期是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2.3 历史上 “七下八上”汛期关键期的惨痛教训
“七下八上”汛期关键期曾发生过诸多的惨痛教训,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案例一: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
1、事件概况:
时间:1998年7月至8月。
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响: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第二次大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造成约4000人死亡,28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
2、原因: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由极端天气现象引起的,其特点是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影响重。这种强降雨是由水汽条件充沛和特定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3、教训:这次洪水暴露了当时防洪体系的不足,促使中国进一步强化了防洪体系建设,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案例二: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
1、事件概况:
时间:2012年7月21日至22日。
地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影响: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90.3毫米,石景山模式口达328毫米,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山区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2、原因:这场暴雨被认为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其“极端性”体现在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影响重。这种强降雨是由水汽条件充沛和特定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上空大气中的水汽累积含量极高,加上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导致了剧烈的暖湿气流上升运动,从而产生强降雨。
3、教训:
(1)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这次特大自然灾害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他强调需要深刻反思并不断改进工作,使规划建设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
(2)应急管理:北京市政府召开的情况通报会指出,城市建设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北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总体标准在国内处在领先位置,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世界级城市还存在一些差距。这次大暴雨远远超出了设计标准,提示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来适应气候不断变化的情况。
案例三: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
1、事件概况:
时间:2021年7月17日至23日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事件: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2、原因:这场灾害是由于极端暴雨引发的,导致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和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在风险意识、灾害认识准备、防范组织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不足,出现了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在地铁、隧道等地发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3、教训:调查组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包括郑州市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三、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于“七下八上”汛期关键期的部署
7月21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全面排查整治“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灾害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群死群伤灾害事件发生。
面对即将到来的“七下八上”汛期关键期,水利部和应急管理部已经制定了周密的部署计划:
1、加强监测预报:提高气象、水文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
2、完善防洪工程: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确保水库、堤防等关键设施安全可靠。
3、强化应急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确保救援物资和队伍随时待命。
4、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防洪防汛知识,提高民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四、民众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
防洪防汛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每一位民众都应积极参与。
建议: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指导,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套应急计划,包括家庭成员的职责、紧急疏散路线、安全集合点等。
案例:在2021年7月,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发生极端暴雨,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市民张先生一家因提前制定了应急计划,包括确定了高地的安全屋和疏散路线,当洪水迅速上涨时,他们能够迅速带领家中老人和小孩安全转移到高地,避免了潜在的危险。这一案例体现了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提出的家庭应急准备的重要性。
4.2 关注预警信息
建议:遵循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的建议,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案例:在2018年8月,印度喀拉拉邦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由于当地政府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合作,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使得数以万计的居民得以提前疏散,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建议:根据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FRC)的标准,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在2020年,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某社区定期举行防洪防汛演练。当台风“黑格比”带来强降雨和洪水时,社区居民能够迅速有序地按照演练时的流程进行疏散,避免了人员伤亡,这一案例证明了IFRC关于社区演练的建议的有效性。
建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家庭应储备至少足够72小时使用的应急物资,包括食物、清洁饮用水、急救用品等。
案例:在202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飓风“艾尔玛”来袭前,居民莎拉根据WHO的标准准备了足够的应急物资。飓风导致当地基础设施受损,莎拉的家庭依靠储备物资度过了难关,并在社区中分享了物资,帮助了其他居民。
4.5 学习自救技能
建议: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强调,民众应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案例:在2019年,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发生地震,随后引发的洪水导致多处道路受阻。一名名叫李华的市民,由于之前接受过INSARAG推荐的急救培训,能够在道路受阻时使用所学技能救助受伤的邻居,并维持社区的秩序直到救援队伍到达。
结语
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我们不是孤单的战士,而是团结一心的伙伴。当洪水和暴雨的威胁悄然降临,我们不仅仅能依赖政府的力量,也有库防公司的陪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高效的应急救灾和民生物资综合保障服务,一起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学会如何在灾害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防洪防汛,防灾减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和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提高警惕,传播科普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