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宪法,手执宪法
潘鑫源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凯里学院2021级的学生潘鑫源,我的演讲题目是《心有宪法,手执宪法》。
什么是宪法,是人权最后的红线,是黑暗与光明的判定,是正义与邪恶的判决,是现代社会安定人民的天秤。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的集中体现,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确定下来,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今后的前进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
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作用和重要作用,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它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国家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宪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宪法?答案就在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权力规范运行,保障了公民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性质,我国宪法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其实,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上高中的我想趁着假期外出打工,以减轻家中负担,就找了一家冷饮店,工资标准为1800元一个月,我按照规定接受培训之后开始上班,可是到了月末,老板却说“最近资金紧张,工资下个月发放。”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拿起法律来保卫自己。我找到了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并举报了这家店。根据《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二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最终,我获得了1800元工资和另外1080元的赔偿金。
作为学生,为了分担家庭的重任,我们出去工作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不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心有宪法,手执宪法,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助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个旧社会里封建腐朽的中国,看到了那个千疮百孔,令人心酸的中国。但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用言语的力量来传达我的情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和平法治的国家,归功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