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人生有何意义》有感。
第一次读胡适先生的书,原以为会有“代沟”,却惊喜地发现他的思想极为超前,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难在“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他们是聪明人,不愿意扫兴,更不愿意发狂,所以给你一个疯子的绰号,就算完了”。胡先生是这样回答的: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答案很有点狡猾的味道,人生是什么?不就是由一件件事情组成的?一个人不知道人生有什么意义,其实他是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我更喜欢大蛇丸对君麻吕所解释的人生的意义:人、生きていることに意味なんてないのよ。でも、生き続けることで、面白いことを见つけられるかもね。あなたがその花を見つけたように、私があなたを見つけたように。人活着本没有任何意义,但只有活着才能发现有趣的事情。就像你发现了花,而我发现了你。
读书有什么意义?
胡先生在书中也做了冗长的解释。我个人觉得“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足以一言以蔽之了。当然前提是记得读过的书。不少人总疑惑“读过的书会忘怎么办”,有个高票答案很流行:“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我是很鄙视这个答案的。记不住读过的书,要么记笔记,要么多读几遍,哪里做不好就对症下药,把读书和吃饭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做类比,这自欺欺人的功力也是到家了。
青年有什么苦闷?
总有人说年轻人的愁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觉得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苦,孩童时爱吃的糖经常被抢,少年时喜欢的人名花有主,青年时发现在大城市连厕所都买不起,中年时痒了可能不止七年,老年时担心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所以人生就像升级打怪,在哪个年龄段就做哪个年龄段的事,就解决哪个年龄段的苦。在朝气蓬勃的少年时非要领悟“人生啊,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只能说你的青春都被吃了。而青年时期的苦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同扎在喉咙里的刺,似有若无地提醒着你它的存在感。比如羡慕别人聪明伶俐,自己却智商欠费。比如自己干的工作不喜欢,想换啥也不知道。比如遭受一点挫折就哭天抹泪回家找妈妈。我一点都不关心胡先生所在年代的青年有什么苦闷,只是发现那时青年和现在青年的苦闷有相通之处,而胡先生的解决方案于今天的苦闷青年也很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不止探讨了这三个问题,胡先生对于中国的文化问题,哲学问题,社会问题也颇有见地。看不完看不懂也没关系呀,胡先生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