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代的寓言式故事,帮助我解开为何导演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被捧得如此高的原因:“不行”的不是男主,而是波兰曾经从属于的苏联体系。当曾经从属于他的妻子投奔“自由世界”,而他本人被妻子和“自由世界”一起抛弃,但又因为浸染过“自由世界”的自由精神其实也就是投机倒把而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波人后,他又“行”了,这是充满“自由世界”色彩的“行”,也就是说要先“自由”然后才能“行”。最终男主和妻子经历了甜蜜/报复/和解,这不也是当时两个世界的缩影——我们“自由世界”太美好了,所以虐你们千百遍,我还是待你如初恋。
整个故事可以说是隐喻,但其实已经到了明示的程度,这就是西方洗脑水平全面碾压敌对体系至今的缩影。还是那句话——如今的他们远远退步了,但我们更是退得连影子都看不见。朱莉德尔比的颜值巅峰,红色很适合她。
而且和同样内核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里同样被西方抛弃的男主一样,本片男主的职业也是给理发师(虽然后者的“理发师”是象征意义),感情在西方的话语体系里,理发师的定位比我们的tony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