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分割的标记符号”为“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标记符号(词)组成的”,也即“存在性质递缩性质的”为“句”。
2.
在传统认识里“好”是一个“字”,用“好”字组词,然后可组词为“好人”。
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好/人”不是词。“好”和“人”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标记符号(词),“好/人”存在“性质递缩”,属于“句”。
3.
如果传统认识认为“好人”是一个词,不存在性质递缩。
那么,“好人”就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标记符号”。
如果把“好人”分拆成“好”和“人”,那么“好”和“人”将是属于“没有含义”的、用于组成“不可分割的标记符号”的“部件”。这和“好”作为一个词时,拆分成“女”和“子”的道理一样,也和“人”拆分成“丿”和“丶”的道理一样。
如果“好/人”作为句,用另一个原本没有含义的符号进行再标记,比如用“AB”进行再标记,那么“AB”的含义(解释)就是“好/人”。“AB”是一个完整的标记符号,如果把“AB”拆分成“A”和“B”,那么“A”和“B”是没有含义的“标记符号部件”。
4.
基于上述:中文语言存在“标记符号的组成部件”与“标记符号”界线不明确的问题。用传统的理解可以描述为:“字”和“词”之间存在定义界线不分明的问题。
5.
中文世界里,习惯把组成“英文词”的“部件”称为“字母”。实质上,更恰当的称法应该是“词母”。
如果用“词部件”或“词零件”代替“词母”或“字母”称法,恰当程度会更高。
英文有词母,中文也有词母。
一(横)、丨(竖)、丿(撇)、丶(捺)、乙(折),等等之类,就是中文的“词母”。如果“好人”之类是词,那么“好”和“人”之类也是词母。
6.
中文世界里,从小学的作文,到小说、学术论文的发表,对文章往往有字数要求。
如果说“字数数量”和“内容量丰富程度”不成正比,这样的说法不够客观。因为用一千字的文章和一百字的文章作对比,内容的丰富程度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用一百五十字的文章和一百字的文章做对比,而前者用的词的字数很多,后者则所有的词都是单个字的,那么后者的内容丰富程度则可能比前者要高。所以,中文世界里的文章,作为内容丰富程度的评审标准,统计字数的意义不如统计词数(标记符号数)的意义高。这就类同于,对英文文章的内容丰富程度做评审,统计英文文章的单词数比统计字母数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