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数位好友去吃火锅,好友点了一份宽粉,不禁想起了土豆粉的制作工艺来,记得儿时秋收之时是我们除去春节之外小伙伴最开心的时节,家乡由于地处华北,很多作物无法耕种,只有一种作物不仅收成不错,而且适应环境,那就是土豆,土豆在家乡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单土豆,可做出二十道左右的菜,与我们而言,其位置与稻米在南方人的心中高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记得那会每年秋收之后根据土豆大小将其分开,个头中型往下的在一旁留作磨土豆粉,个头稍大一些的则分在另一旁留作食用,当时由于地处山区,并没有太多先进的工具来将其磨成糊状,每年到秋收之后,各家将土豆分类之后,会有人组织去找有此类机器的商家,然后几经辗转,来到家乡,家家户户分几批前往,带着家中洗好的个头较小的土豆,而后将其倒入机器当中,拿桶来接磨出来的土豆糊,那会到了夜间,就拉一盏灯来,而那会也是小伙伴们最欢愉的时刻,大人们忙于农事,也无暇顾及我们,土豆糊带到家中之后,处置就需要一定的耐心以及功夫了,当天土豆糊带回去之后,根据所磨土豆糊的多少,在自家院中摆放一定数量的翁,然后将其倒入翁中,每个翁中其不可超过翁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然后倒满冷水用擀面杖搅拌,当晚搅拌充分后,待到第二天早晨,跑到翁前一看,翁底结出厚厚一层土豆粉,很是坚硬,先不去碰它,先将翁中的水全部倒光,水表层有一些土豆皮,将其除去,待水倒完之后,可见土豆粉表层有一层黑色的物质,这是土豆表层的砂石,而后继续将翁中加满水,继续拿擀面杖将其搅拌起来,由于底部土豆粉沉淀很坚固,故而需要费很大功夫才可将其完全搅拌起来,如此反复早晚各一次,大约一个星期之后,翁底的土豆粉再无一点杂质,此时奖土豆粉从翁底取出晾干,而得到了透亮的土豆粉,此时的土豆粉做成的粉条以及凉粉类食物,无论是口感以及色泽都是极佳的,山西正宗的浑源凉粉,光凉粉的原材料的工序就如浪淘沙一般,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凉粉吃着没有那股自然的筋道,一部分是选材太差导致口感全无,还有一部分是为了筋道往其中加一些化学用品,导致筋的很脆或者筋的太过,现代机械技术的进步让一些食品成型很快,但究其质量,参差不齐,其实根本来说,机器的技术进步并无其本质性的改变,唯一改变的可能是人的本心吧。
记忆当中那老旧的食材制作方式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萌萌, 专业但逗逼的高级营养师, 疯狂热爱美食但也死磕较真的处女座。 日子过得太快都来不及数日期就一点点溜走啦...